大張莊,在永川城外往西二十里。屬於伴城的莊子。
莊子裡全是務農的,但卻不是自耕自足,而是多以蔬菜、家禽等等見效快的輔食為主。目標也不是自己吃用,而是銷往永川城市場。
所以雖然不是在城裡,但大張莊裡的莊戶可不窮,相反還出了不少大戶。裡面甚至十戶就有五六戶人家會把自家的娃兒送去蒙學堂進學。不是為了考什麼功名走什麼仕途。而是單純為了能讀寫會算術,為以後接手莊子裡的買賣打基礎。不然記賬都不會還干屁的個買賣。
長時間的慢慢演變,對於大張莊的人來說,給永川城裡供貨已經不是一家一戶的事情,而是莊子上大家共同的大事。對內有時候可能會有分歧或者一些拉扯,但對外,從來都是一條心。
從好多年前開始,大張莊的女娃就再沒嫁出去過。莊子裡的男丁也都是首選莊子裡的女娃,沒有了也是娶進來。哪怕是永川城裡的女娃嫁到大張莊也都是進了福窩窩。
有錢、有讀會寫、人心齊,這就給大張莊的人一種發自內心的自信。年紀大一些的還能把自信揣起來。而年輕的就不單單是自信,甚至很多時候顯得有些傲氣。再到娃兒身上便更加明顯了。學堂里大張莊的同村兄弟多,吃得又好身子骨比同齡人都要壯實,所以打架之類的向來橫著走。遇上「壞人家的孩子」更是正義感爆棚,不出手教訓教訓對方渾身都不舒服。
當然,後果之類的,娃兒們也不可能想得到。他們眼裡自己是「正義」,可不是什麼「欺負人」。以至於被反過來一頓胖揍之後還倍感委屈和不甘,驚奇於「壞人家的小孩」還敢還手!回到家裡就把這些不甘告訴了家裡人,希望得到家裡人的安慰,還有新的有力的支持。因為他們所知的「壞人家的小孩」也是大人告訴他們的。
可誰知,當這些大張莊的娃兒把自己挨揍的消息和原因告訴家裡人之後,等到的不是安慰,而是一陣數落。數落完了之後便是一頓聯繫,走的各個市場上的人脈。
這需要時間。所以當白浪去書院的時候書院,大張莊子裡的幾家人正在摸他的底細。整個白天就這麼過去了。到晚上的時候白浪的底細就算給摸了個清清楚楚。
「怕什麼?不過是個十五六歲的青鉤子娃而已!進了刀館也是運氣好,能有什麼根腳?這次再不濟也要讓他把咱們幾家娃兒的湯藥錢給賠了!最好逼他把自家打人的狗東西領回家去,不准再去學堂了!」
「嘖,這個倒是好,要不張炳,你去撐頭,跟那白浪說,怎樣?」
「我撐頭?這是咱們大張莊的面子,我就出個主意,哪能撐頭啊?還是得族老幾個出面才成。或者咱們一起去找那姓白的。」
大張莊的族堂里坐了幾個年長者,還有一些年輕人和中年人。
剛才出去打聽消息的回來之後,就出現了與最開始大家頗有些膽戰心驚相反的反應。畢竟一個十五六歲的半大娃兒,又只是刀館裡最底層的街遊子,偌大的大張莊完全沒理由怕的。相反,這次大張莊若是能處理得好的話還能賺一筆名聲。
不過從一開始分歧就不小。
「你覺得街遊子就不是刀館的人嗎?還是說刀館會隨隨便便招街遊子,然後招了就不聞不問?」
「那又怎樣?刀館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為了街遊子跟我們大張莊起矛盾吧?犯不著啊!而且咱們這次可是占著理的!」
主張強硬的是年輕一些的莊戶,包括五家自己孩子被揍的莊戶。就算不逼迫對方道歉認栽,也得讓對方服軟賠償湯藥費。自家娃兒不能白白被打。
另一邊則有不同的看法。
「是什麼讓你們覺得大張莊可以跟刀館叫板了?刀館的地盤局限在城內不假,但要是咱們主動惹上刀館的人,他們可就用不著管地盤不地盤了。大張莊就是一塊肥肉,真要落到刀館手裡一切都完了!」
「沒錯,你們幾家的娃兒不是前幾天先動手揍的人嗎?現在對方不過是揍了回來。一來一去誰也談不上吃虧。還是不要沒事找事的好。莊子裡安安穩穩的做生意賺錢不好嗎?裝什麼呀裝?」
稍微上點年紀的都不認為為了這麼點小事就跟刀館的人起衝突完全沒必要。甚至這點事掰扯開來還是自己這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