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山南接耀州,北達鹽州,綿延百里,華池縣便位於它的北部余脈上。生態環境也很好,百里子午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千峰競綠,萬嶺爭翠。
好戲法就是從這座大山里變出!
這天從子午山深處走出一群人。
領頭的人說道:「還要承蒙秦五郎好意。」
「楊大哥,不敢,我家以後從這條道走,還要承蒙大哥多多關照。」
「放心,有我楊老四在,保證你家的貨以後少不了一根汗毛。」
十幾人來到樂蟠鎮。
楊老四便是盤居在子午山的一夥大盜,山太大了,就是沒有三丁刺一,子午山也有一些盜匪,不過大多數是亦民亦匪,不為非作歹時便是山民,或者逃戶,作歹時便化身為強盜。三丁刺一後,子午山橫跨慶、鄜、寧、坊、耀、邠六州,湧上去更多的逃民。於是山上的情形更亂了……
對此官府也無奈,山大林茂,情形又複雜,因此只要不做得太過份,大家就權當看不到了。
並且宋朝還有一些古怪的制度。
應當來說宋朝內治還不錯,比如救災賑貧,開辦了一些養老院,對官員操守也重視,平時偶爾也喊一喊齊人的口號,政策上確實也偏坦於貧困百姓,做是兩回事,但至少名義上喊出來了。
但有的制度卻是亂七糟,比如害怕百姓造反起義,一有災害,大肆將災民充於廂軍,是好心,可得要多少財政去堆?這些財政不是變出來的,而是從百姓頭上斂出來的。
再比如對待一起造反起義,要仁治嘛,因此以招安收撫為主,鎮壓為輔。
於是民間便傳出一句話,想做官,占山為王等招安。
那倒未必。
不過這種糊塗的制度,某種程度上確實緩解了國家各級層的矛盾,因此舉宋一朝,各種小起義,以及叛亂情況不斷,但始終形成不了規模,方臘、李順王小波那種規模,已到了極致。
但不代表著宋朝平靜了,類似宋江之類的小股起義,或者占山為王情況卻是很多的。
其實這些人不能稱為起義,只能稱為山匪水匪流寇,也與趙禎時王倫那次搞笑的起義不同,儘管有的大股山匪可能比王倫多,但他們不攻城奪寨,也就是平時做一些惡,搶一點小錢,逃避國家的徭賦與兵役,甚至呆在山裡面,自己還會自力更生,種植,打獵。
不過楊老四一夥算是其中臭名昭著了。
他也不擔心,這個秦三郎找上門來,自報家門,要求打通子午山私商的道路,似乎他家生意做得很大,因此一出手便是價值好幾千貫的禮物。
將他人頭割了,到官府領賞,也不及這些禮物值錢。
今天是他的生辰,秦三郎又好心派人去慶州城請了幾個有名氣的行首來助興,於是楊老四帶著一群兄弟下了山。
鎮門口邊上站著一人,看到秦三郎來了,他轉身進鎮。
秦三郎會意,帶著楊老四他們一行進了鎮,但隱秘的跟在那人後面。
「這是那家在請客?」婢女問。
「管那麼多幹嘛?」秋兒說道,自己再不接生意,馬上連小閣樓都要挪出來讓人了。她剛說完,眼睛卻直了起來,死死地盯著街角一行人中的一人。
「就在前面的館子裡,不過我不大好進去,與劉三兄弟,張虎兄弟呆在偏廳,畢竟我也偶爾去慶州城,與那些ji子們熟悉。」
「哈哈哈,」楊老四大笑。年青有錢,能不狎ji嗎?
這個說法也正常不過了,畢竟他們是盜匪,人家是正經生意人。
「還是做生意好啊,不象我們,」楊老四笑完後,有些發苦地說。
「那也未必,生意沒那麼好做的,其實,其實……」
「其實什麼?」
「你可聽說了董志趙都頭案?」
「董志趙都頭案?」
楊老四一名手下湊過來,對他講了那件案子經過。
「趙都頭這樣的人宰了也就宰了,並且宰了大快人心,楊大哥,你不知道啊,聞聽趙都頭被殺後,董志有許多百姓張燈結彩,就象過元宵節一般。」
秦三郎說這句話時正好路過了秋兒所在的窗戶下面,也讓秋兒聽到了。
第一八二章 子午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