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敵人的兵力主要就在大順城、柔遠寨、東谷砦、萌門三岔、木瓜堡、惠丁堡、安塞寨、淮安鎮、五交鎮、業樂鎮、慶州城、鳳川砦、華池鎮與荔原堡,另外平戎鎮、府城寨、馬嶺鎮、方渠寨、木波寨與環州城也有一些少量兵力,餘下的堡砦都罕有官兵,只有少量強人駐紮了。」
「這還用得著說嗎?」梁乙埋不滿地道。
自己大軍主要就在這一線,宋軍當然順著這一線駐紮官兵了。
「不過大將軍,就是這些堡砦各自兵力又不相同,兵力最多的是大順城與華池鎮以及慶州城。餘下的多則六七千人,少則只有一兩千兵馬。但是大將軍,你看地圖,大順城、華池鎮與慶州城都在宋軍的右側,左側各堡砦雖有宋軍駐紮,但實際有多少兵力?」
就象周永清與趙普雖帶來一萬兵馬支援,卻一切為三,種古的手下的各軍分得更散,要麼就是燕達手中兵力稍多一點,可加上強人壯馬在內,也不過六千人,種誼只有四千餘人。業樂鎮的宋朝官兵,如非王巨前去支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梁乙埋很不高興地說:「你說什麼啊。」
宋吉意思便是宋朝左側環州那邊兵力空虛,應當放在環州。
但這就是原來仁多零丁的計劃,側軍自大順城而來,牽制慶州宋軍,主力部隊則順著通寨川與歸德川,直指環州。
而且攻環州還有兩大便利之處,第一是地形。
宋朝鎮戎軍最北便是高平寨、天聖寨,一直到環原交界的細腰城。在史上後來章楶才將疆域推到更北的平夏城與石門峽,最後推到蕭關與兜嶺、青崗峽,這才與環州東西相齊。那時西夏很危險了,就連天都山都成了宋朝的領土。
不過金人來了……
那是很久以後的事,現在自細腰城往北去。環州的西側全部屬於西夏人,所以范仲淹才大肆修建。或翻修環州西側各堡砦。如細腰城不遠的石昌鎮。
在它的西北有馬嶺大川口,自此往西有楊家族等四十四個部族,曾數次入侵環州,因此宋太宗宋真宗時兩次翻修石昌鎮。
在它的北面又有烏侖山,宋朝又不得不修建了烏侖城。
它北邊則是肅遠寨,肅遠寨的北面就是敵人的駱駝坪,駱駝坪背後就是大落乾川,稱為大。肯定是一個較大的土塬子。
肅遠寨北邊就是洪德寨,洪德寨東側就是歸德川,重要性更是無用置疑了,它也是眼下環州最北的寨子。在洪德寨與環州之間,歸德川河東,肅遠寨以西又有永和寨,這個小寨與歸德川、肅遠寨成一個三角,一控歸德川道,二是守衛慶州城。
還有環州西邊的定邊寨,西側便是三店溝。又有三條路通達西夏。以前宋朝曾讓慕容恩之子慕容化主防過此寨。
定邊寨稍東又有永和寨,西控大峴山,西北邊又有一條道路通達西夏。
這些道路不可能通過十幾萬夏軍。但一萬兩萬兵馬順著這些道路對環州西側各堡砦發起攻擊,還是不存在問題的。只要派一支軍隊壓向葫蘆泉寨與細腰城,切斷宋朝自原州與鎮戎軍援軍過來的道路,而且難度並不高,兩寨因為承平時久,多已荒廢,幾乎與雪泥堡一樣了。那麼再分兵攻打環州側翼,整個環州便會面臨著夏軍的強攻。
第二個優勢,便是一些慕容身在福中不知福。反而亂認乾爹,而且那時仁多零丁已經派人暗中與慕容在聯繫。也說動了一些人。
那麼在夏軍多重攻擊下,再加上慕容裡應外合。西夏就能迅速拿下環州。
然而梁乙埋卻沒有同意。
老子出動的不是十萬大軍,而是三十萬大軍,難道只圖謀一個環州,況且就是得到環州,又能如何?宋軍倚據馬嶺山,又能建起一道防線了,根本就威脅不了關中,更不能將鄜延路與涇原路一切兩半,也不能垂涎寧州、鄜州這兩個比較富足的內腹漢人之州。
仁多零丁還能說什麼呢,再說他也想不到會打成這種樣子。
現在宋吉又翻出此事,讓梁乙埋如何不惱火?
宋吉道:「大將軍,當時是李復圭,現在是王巨。」
僅一句,梁乙埋就象泄了氣的皮球一般。
「再說,如果我們大軍不從大順城來,敵人如何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