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燾事件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大多數大臣只是認為安燾耍了一個小性子,不算嚴重的錯誤。
中書的處理也幾乎等於是平級調任,同樣不算嚴重的處罰。
但大家都知道,這才是一個開始。
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對,還有的人準備搬來小板凳看熱鬧……
王巨卻當什麼沒發生一樣。
有商賈將絲料運到京城了,還有一些人加入到新機械聯盟公司。
這個古怪的名字就是王巨起的,也不能說不妥,它們確實是新機械,確實是一個超級聯盟,朝廷占了一半,各個私人占了一半。
並且王巨讓彼岸做示範的人還詳細地講明了它的利害關係。
不用擔心朝廷侵占這些錢帛,它有很多投入的,比如進一步的研發,還有各個作坊的建設與改造,這個改造動作可不小,它幾乎將原來所有的冶煉與鑄造工藝全部推翻,必須建設若干新的大型作坊,也就是工廠了,以及後面材料費用,推廣費用,運作資本等等。
所以先前得要一千多萬貫成本的準備。
不過有一條,一旦它們的工藝進一步成熟,朝廷會採用這些新技術,用於器甲製造或者其他方面,但不會另外開設作坊,製造這些新機械投入到市場上,爭搶這個「公司」的利潤。
另外這些技術,朝廷同樣有義務保密。
同時也講明了,它開始時,因為價格高昂,技術還不完善等因素,利潤有限,真正的利潤是在未來。
關於這一條,露布上也刻意寫明了。
所以雖然一些人感到神奇,被這些示範的人幾句話嚇跑回去。
但還有不少人動了興趣。
大家都不是傻子,做了示範,豈能不了解它的未來。
不僅是灌溉排澇。還有紡織呢,實際這兩年,有人利用祖陽那個新織機,已經織出棉布了。即便彼岸未找到那種適合北方種植。質量更好的細絨棉,棉花也在一步步向北方普及,如今已經普及到幾乎整個福建路,與江南西路、荊湖南路的中南部。
民以衣食為天,占到一個布。前景會有多大?
況且它還有其他用途呢,比如運輸、印刷等等。
而且它加入的門坎也比較低。
因此陸續開始有人參加,事實也證明朝廷並沒有想通過它,變相地從諸商賈身上謀利,前面得到這些投入的錢帛,後面朝廷開始於京城郊外汴水與五丈河畔建設諸多作坊。
隨後又請這些商賈與鄉紳派出管事,參與建設與賬目管理。
接著朝廷又下了一道詔書,兩條明確規定,第一條是一兩黃金相當於十兩白銀,一兩白銀相當於兩千文絹交。
這道簡易的詔書就是將金銀兌換比例規範起來。同時將絹交與金銀掛鉤。
關於這方面,宋朝以前幾乎是放任不管的,因此很混亂。
比如金銀的價格,宋初時一兩銀子相當於一千文,一兩金子相當於一萬文,但隨著得到南唐,以及閩國歸順,南方的金銀源源不斷而來,金銀價比隨之下降。但隨著國家經濟的繁榮,民用金銀增加。少量金銀外流,還有對遼夏兩國的歲賜,金銀價比立即節節升高。
可是各地與各地又不一樣,王巨未提出取締金銀進城稅前。廣南一兩銀子只相當於一千文,而一些緊缺金銀的北方地區,一兩銀子能相當於兩千五百文。
就是朝廷取締了金銀進城稅,廣南的銀價一兩不過一千五百文左右,北方局部地區仍在兩千文之上。
當然,那次取締。縮小了各地的差距,為今天的規範打下了基礎。
這是金銀價格,還有貨幣本身的混亂。
如一貫錢或者叫一千錢,有的地區按照朝廷規定是七百七十餘文,有的地區只有五六百文,但不可能提到八九百文,因為銅幣越來越緊張了。
同時還有大量重寶與鐵錢在流通著。
但不能怪宋朝不作為,那來的貨幣哦。或者發行大量的紙交,象南宋那樣,然而發行後呢,沒有金銀與充足銅幣兌現,信用大跌,好了,更亂了……
所以絹交切莫與銅幣掛鉤,那還沒有開始呢,就會亂掉了。況且它本身就是以金銀做本金的才向市場
第759章 張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