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公?」燕達奇怪地問了一聲,隨後不說話了。
如果是吳充從中作祟,郭逵肯定會猶豫不決的,在宋朝武將不值錢,那怕他一度擔任過西府副相之職。
不過王巨是士大夫,是文臣,所以吳充不便公開說,於是將這件事用詔書形式通知王巨。
瓊娘問了一句:「吳公會不會將熊公的兵馬調到瀘州?」
「這個不會,瀘山江南地區多山多林,蕃騎難以發揮作用。如果僅是指那五千川兵,從其他地區皆可以抽調。再說,熊公的兵力如今在雅州備裝待發,一個瀘州南方,一在成都府西側,兩相相隔遙遠。吳公就是有此意,在兩府便不得通過了。」
燕達忽然問:「吳公與少保有恩怨乎?」
王巨搖了搖頭。
如果說呂公著還差不多,至於馮京與吳充,王巨與他們有什麼恩怨,頂多略有些爭岐,但這豈不是很正常不過?
燕達終於想到了:「吳公反對用兵南方?」
「可能是吧。」
其實王巨也無所謂,如果這事兒發生得早,反對開邊大理的大臣們還能用此做為藉口,阻撓自己。但現在箭在弦上,就是熊本的兵馬也要即將出發了。用什麼來反對?
是兵力傷亡過重嗎?
各地有反抗,陷入泥沼嗎?
用掉許多錢帛,勞民嗎?
都沒有,並且大捷在望,如何阻撓。
王巨這是擔心平定大理,他返回朝堂,會面臨的麻煩。畢竟現在吳充位高權重,不亞於當年的王安石。
但王巨擔心過頭了。
詔書確實是吳充發給王巨的。本質上吳充也確實對開邊南方不大感冒。以前豈不是很好嗎,如果再象唐朝時那樣,被南詔拖累那該怎麼辦?
不過王巨節節勝利。趙頊好功,吳充也不好明說。可這時候朝堂遇到了一個大麻煩。接到王巨奏疏,大家都知道大理基本上能收復過來了,本來大家對王巨用兵就不會懷疑,況且大理自己兒內部還搞篡位與分裂,如何是王巨的對手。
因此根據王巨送來的情報與地圖將大理分成三府,善闡城與大理城毫無疑問置府了,另外大理第三城建昌府同樣還保留著府的編置,餘下劃分為十五州七軍五十五縣。若干羈縻州,羈縻州不問,這要等王巨將大理平定,才能得知羈縻州的數量,不過多也罷少也罷,反正不用朝廷委任流官。
但就是這些府州軍縣,要委任的流官數量也極其龐大了。
並且大理新近收復,對官員品德與能力要求額外嚴格,所以這麼多流官,讓吳充頭腫了。
最讓吳充頭大的。許多官員不願意去大理,這不象交趾,雖然同樣偏遠。而且天氣酷熱,可哪裡遷徙了大量內陸漢人過去耕作,容易治理。
但大理有多少漢人?
都是蠻人,聽說這些蠻人還十分剽悍,動不動就撥刀子你捅我一下,我刺你一下,這樣的地區如何治理?
所以正好接到歸來州反叛的消息,吳充沒好氣,將事件經過原原本本讓堂吏書寫下來。發給了王巨。
不過詔書發出去不久,吳充便病重去世了。
人死了。妖蛾子一起出來了。
郭逵犯下錯誤,先是貶官。趙頊怒氣還沒有消解,索性讓郭逵閒賦洛陽,並且派使責問郭逵,你為何在邕州搖擺,又在富良江畔搖擺,並且不讓燕達與苗履乘勝渡江。
說的不算,得做出來才算。
燕達成了此次王巨南下用兵中的第二號主將,可見王巨對燕達的器重,但燕達表現真的不錯啊。不但用兵厲害,如今廣南主力軍隊幾乎就是燕達練出來的,儘管那個實戰訓練頗有爭議。
郭逵被逼得沒辦法,於是在今年含含糊糊地說了一件事,是吳公給我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安南事以經久省便為佳。
吳充弄出這句話,讓我怎麼辦?
正好吳充去世,趙頊也不好追究了。
然後在史上吳充的孫子吳儲與吳侔與「神仙」張懷素有來往,皆坐死,於是蔡條在《鐵圍山叢談》裡記載此事時,隱晦地書寫了一句:蓋逵承望相臣風旨,因致坐斃。事未竟,會吳丞相以疾薨於位,得不治。其後幾三十年,當
第697章 芒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