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藩鎮割據,五代更替頻繁,所以宋朝杯酒釋兵權,重文黜武。
唐朝門閥兼併嚴重,對待部曲苛刻殘忍,於是有了黃巢起義,直接導致唐朝滅亡。所以宋朝有了「齊人」之說,將戶籍分為五等,又分為九等,越有錢的人家稅賦就越重,越是貧困戶稅就越輕,甚至都不攤派徭役,以便給貧困百姓更多的生機。
另外就是不禁止流民,百姓流動,有大災時便可到糧食充足地區就食,節約救災成本,避免大規模起義爆發。
百姓流動,就可以讓一些百姓自發地從土地緊張的地區遷徙到土地充足的地區,減輕局部地區土地壓力。
百姓流動,就會減少主戶對佃戶的盤剝,若是主戶做得太過份,佃農一起逃跑了,還是按照法理逃走的,主戶沒有百姓替他們耕種了,就會自發地下調田租。
當然,百姓流動,還可以促進工商業的發展,這個就非是趙大趙二趙相公三趙能想得到的了。
與皇權無關,請相信一半以上的皇帝還是想百姓好的,百姓安居樂業,他們皇位才會平安。不過執行時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實際不是從宋朝,光武大帝劉秀時就廢除了一些對待奴婢殘忍的律法,劉備說出以人為本,李世民說君是舟,民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宋朝說齊人,朱元璋則更嚴厲,貪官污吏貪了一點點銀子,立即砍頭,甚至將皮剝下來做縣衙的登聞鼓……
但全部不管用,一個朝代開國時往往都是不錯的,可越往後,隨著精英人士成為受益者,皆會將開國君臣的用意扭曲。
就象這個准許百姓流動。
各個主戶最是痛恨不過,朝廷是准許百姓流動,但下面的主戶往往用各種手段,將自己名下的佃農禁錮在自己的土地上。特別是高利貸……
因此想大規模地遷徙百姓,只有兩個條件。
第一個是特大災害,如果遇到熙寧七年那樣的特大旱災,不用換人。王巨就可以輕鬆地遷徙幾百萬百姓去交趾。
第二個辦法,那就是讓各個主戶自發地將佃農「交」出來,這些佃農不是部曲,然而實際許多主戶名下的佃農已經在向部曲轉移,就是一些主戶對佃農還不錯。但他們動援,也勝過了官府的動援。
況且還是遙遠的南方,天氣酷熱,瘴癘橫行……但也幸好,郭逵南征死的多是官兵與荊湖南路的軍民,荊湖南路不是這次動援遷民的對象,否則想湊足十幾萬戶百姓真的很困難……
吳充說明州停了許多大船,那也是事實,駛向廣州、泉州與杭州的船隻多數陸續駛到明州集結,這可能會是十幾萬戶百姓。外加大量的糧食與物資,百姓又不能象對待土著人那樣,幾千人裝在一艘船里。所以需要很多船。
但還有許多船隻泊在瓊州島。
現在一部分船隻又駛回交趾,然後一批批土著人裝上了船。
許多管事在細聲安慰。
這便是在廣南的那批土著人,經過很長時間的調教,許多人會說一些宋朝話,也學會了一些耕作紡織技藝,還是很笨很懶散,不過這些人用起來基本沒問題了。
於是在割完了稻穀後,陸續裝上船。運向北方。
他們將疏散到一些名聲不錯的主戶手中,對於這些主戶,王巨還是很歡迎的。他也清楚認識到,不管那個國家那個制度。是不可能解決貧富不均的,只能說如果做得好,能稍稍緩解貧富兩者之間巨大的懸差。
而且這一批土著人相對來說,比較溫順,先行打散到東南各州府,也利於下面的換人計劃展開……
後面還有許多土著人。人數太龐大了,得分成批,這些人在後面用踏犁大約地將田地耕耘出來,然後繼續裝上船,運向北方。實際廣南西路的基礎建設,一個月前基本結束了,能建設的也都建設了,不能建設的手中的人再多,還是不能建設,不僅是生蠻地區,如一些大型的水利,王巨手中錢帛有限,有人力也建設不起來。
實際這兩年來,在王巨指揮下,廣南修建了幾千條道路,幾乎所有熟蠻村寨,甚至一部分生蠻村寨,都通了道路,橋樑達到了一萬多座,當然,多是小石橋小木橋,灌溉用的大型筒車建造了三千多個,各種大大小小的陂田堰田有一千多處,七百餘處水堰,包括十幾處特大水堰,開墾出三
第667章 第二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