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傳統媒體還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誰也無法忽視報紙、雜誌、電台和電視台的影響力,植根於這些媒體的影評人,往往能影響相當一部分觀眾的觀影選擇。
羅南肯掏出一大筆錢去做公關,不是沒有原因的。
但這筆錢數目太少,能爭取到的,基本都是活躍在地方媒體上的二三線影評人。
一線的影評人還是相當愛惜羽毛的。
《人類清除計劃》上映的第二天,有部分一線影評人就在專欄裡面發表了相關的評論。
「這部血腥的驚悚片一開始還好,拋出了高概念和編造了不錯的故事背景,然后角色淪為陪著故事走的陪襯,導致劇情從未讓人真正感到害怕,最後的反轉笨拙且無太大驚喜。」
羅南專門買了一堆在全美範圍內有影響力的報紙,從中查看《人類清除計劃》的媒體反響。
坦白地講,差評不少。
「看完這部影片,最大的感受是人物塑造混亂,劇情發展雜亂而冗長。」
「這是個非常有創意的題材,製作方卻把這麼好的題材拍成了庸俗的恐怖片。」
看過這些差評,羅南有點撓頭,這片子感覺還可以,前世看的時候,最不爽的也是熊孩子的問題,但沒想到的是,根本沒有媒體拿熊孩子來說事。
轉念一想,也就明白了,阿曼達出演的熊孩子代表的是善良與純真,如果主流媒體對準這方面開炮,估計會有更多人向他們開炮。
私下吐槽是一回事,真正拿到媒體上來說完全是另外一碼事。
但讓羅傑更意外的是,有些影評人的好評挖掘深度挖到了馬里亞納海溝。
「這是最心驚膽戰的電影,無關血腥與劇情,只是被這種假設和真實存在的惡嚇到了,它充分暴露了社會高速發展的病態和人類的自私,直指人類社會存在的暴力、不公和種族等問題,從而讓影片真正有了靈魂,成為一部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電影。」
專欄最後,這位叫做喬納森-羅森鮑姆的知名影評人,還給了《人類清除計劃》滿星五顆星的推薦。
像後面看到的那些「這是一部充滿暴力的反暴力電影」、「影片影射美國社會現實,控訴暴力頻發」等影評,在喬納森-羅森鮑姆的影評面前簡直弱爆了。
這說明自己的影片在某些專業人士眼裡,逼格滿滿!
現在可不是網際網路時代,知名影評人的影響力相當大,甚至能改變一部分人的觀影選擇。
羅南翻看過面前所有報紙,找到了一篇自認為比較真實中肯的影評:這是一部很好的拍得很粗糙的b級片!
像什麼高逼格,那都是專家腦補的啊。
當然,羅南從調查過社會現狀之後就知道,類似《人類清除計劃》的劇情設定,必然會贏得一些白皮黑心或者平權人士的支持。
現在雖然不是以後,但決定一部電影口碑乃至受眾多寡的,有時候也不是影片本身的質量。
圍繞電影產生爭議,本身也不是壞事。
很多市場定位準確的影片,就容易產生爭議。
羅南收好報紙,看了看時間,上午九點過去了,昨天首映日的票房統計還沒有到。
雖然北美院線系統早已聯網,但速度比起新千年之後差遠了。
還沒等到昨日票房,喬治-克林特倒是拿著自己負責的一份統計報表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我們僱傭的那家調查公司送來了昨天的抽樣調查報告。」喬治將報表放在羅南的辦公桌上,繼續說道:「他們在12個城市的24家影院做了實地抽樣調查。」
羅南翻看報表,仔細瀏覽一遍,點頭說道:「調查觀眾數量869人,男性觀眾占比百分之六十七,二十五歲以上觀眾占比百分之五十五,少數族裔觀眾占百分之六十二,平均打分6.2分。」
這是來自於觀眾剛看完影片後的現場打分,對於市場反應的真實度遠遠超過影評人。
確切點來說,普通觀眾更加能代表普通觀眾。
其實6.2分的打分對於恐怖片來說不算低,特別是這種偏向於b級片的恐怖驚悚片,六分以上的並不算太多。
第51章 成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