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步槍上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是印度的真實寫照。
什麼寫照?
基礎工業太差,沒有自己的國防工業。
可以說,小到步槍,甚至是子彈,大到戰艦、坦克與戰機,印度軍隊幾乎無一例外的需要進口。
一支靠進口武器武裝起來的軍隊,能有多強的戰鬥力?
如果只是欺負一些弱小的國家,比如孟加拉國與斯里蘭卡,還沒有什麼問題,畢竟印度在這麼國家面前就是個龐然大物,只是憑藉十幾億人口,以及上百萬軍隊,就足夠壓垮這些國家了。
可是,在面對真正的強國時,那就肯定不行了。
那麼,巴基斯坦算強國嗎?
如果只是以南亞地區來看,那就是強國。
也許,三十年前的巴基斯坦跟印度差不多,也需要大量進口武器裝備,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更別說軍事工業,屬於萬國牌軍隊,那麼現在的巴基斯坦就大不一樣了,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印度。
可以說,這才是兩國最大的差距。
不可否認,巴基斯坦離工業化還有很遠的道路要走,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巴基斯坦已經站在了工業化大門的外面。
在巴基斯坦的工業體系當中,軍事工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實,這也是被印度逼出來的。
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巴基斯坦首先發展的就是軍事工業,而且巴基斯坦當局最為重視的也是軍事工業。
當然,巴基斯坦沒有搞那麼多的名堂,做得很務實。
最有代表性的,其實就是坦克工業。
印度搞得很誇張,在上世紀末就要自行研製第三代主戰坦克,也就是有名的「阿瓊」坦克,結果搞了20年,搞出來的坦克連印度陸軍都看不上,最後還迫使印度陸軍耗費巨資去俄羅斯採購t-90s。
發展到第三代,「阿瓊」依然是樣子貨,印度陸軍依然不買賬。
為什麼?
就是因為印度根本就沒有研製與生產先進主戰坦克的能力,卻偏偏自以為是,要打腫臉充胖子。
所謂的「阿瓊」,無非就是去各個國家買來一堆新產品,然後拼湊到一起。
要是真能拼湊起來,那也算是本事。
比如韓國,其k2也是拼湊出來的樣子貨,不過總算拼湊到了一起,而且性能上還算不上糟糕。
印度呢?
很可惜,印度連拼湊的能力都沒有。
更重要的是,像坦克炮,穿甲彈,裝甲等核心技術,都是絕對的軍事機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出讓核心技術,能買到的也就只是現成產品,哪怕關係再好,也就只能拿到生產許可證。
這裡面,又以裝甲技術為最。
德國人願意把120毫米滑膛炮輸送給北約國家,而英國卻始終沒有把喬巴姆裝甲的核心技術送給德國,美國更是死守貧鈾複合裝甲,別說輸出技術,連成品都不對外出售,一直都是自用。
那麼,印度能夠買來最好的坦克技術嗎?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其實,巴基斯坦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哪怕與華夏的關係非常到位,巴基斯坦也很難獲得華夏最先進的坦克技術,更別說自行生產。
所幸,巴基斯坦沒有那麼的好高騖遠。
從維修69式坦克做起,巴基斯坦一步步的建立起了自己的坦克工業,到「哈立德」的時候總算是開花結果。
隨著「哈立德2」投產,巴基斯坦已經是全球少數幾個能夠生產第三代主戰坦克的國家之一了。
當然,「哈立德2」的核心技術依然來自華夏,並非巴基斯坦所有。
只不過,巴基斯坦確實能夠自行製造「哈立德2」,而且只有動力包與觀瞄設備需要直接從華夏進口,坦克炮、裝甲與彈藥都能由巴基斯坦自行生產,附加裝甲也已經由巴基斯坦自行生產。
哪怕稍微差了一些,但是總比什麼都沒有強。
其實,華夏賣給巴基斯坦的坦克技術並不算差,總體上也就比華夏自用的差一代。
不止是坦克,在戰鬥機上,也是如此。
雖然巴基斯坦生產的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