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在空中打不過,在地面就能取勝?
顯然,明顯想多了。
當時,王棟已經回到***堡,正在組織「安固」公司的人員,準備按照秘密協議向巴軍派遣軍事顧問。
早在伊拉克內戰結束之後,「安固」公司就跟巴基斯坦簽署了一份秘密協議,為巴基斯坦提供軍事顧問與軍事教官,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參與巴軍的作戰行動,包括在巴基斯坦境外的行動。
其實,在過去的幾年裡,「安固」公司的人一直在克什米爾地區活動。
這方面的事情由謝初越負責,王棟沒有過問。
隨著公司規模擴大,王棟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把很多的事情交給了下屬人員,所幸有足夠多的人能夠獨當一面。
在喀拉蚩,那架zdk-05即將修復。
雖然損傷極為嚴重,但是王棟帶去的工程師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不過也是非常粗暴的辦法。
什麼辦法?
搞一架二手的y-9過來,拆掉機翼與尾翼,用來替換zdk-05上的部件。
zdk-05的載機本來就是y-9,只是某些部位做了一些改動,因此可以用y-9的零部件來維修zdk-05。
當然,需要做必要的改動。
為此,王棟把工程人員留在了喀拉蚩。
所幸,隨著印度陸軍在拉合爾方向發動進攻,南面戰場上的壓力降低了許多,因此暫時少一架zdk-05的影響不是很大。
此外,遭到挫敗的印度空軍,也未必能在南方戰場上投入太多兵力。
現在,主戰場就在北面。
對印度陸軍來說,第一天晚上的戰鬥還算順利,至少突破了巴軍的邊境防線,還向前推進了大約20千米。
顯然,按照印度陸軍的標準,這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一個晚上推進20千米!?
沒錯,這已經達到了印軍的作戰目的。
雖然印度一直號稱擁有全球第三強大的陸軍,有南亞最強大的地面力量,但是印度陸軍連機械化都沒有完全實現。
為啥?
算上准現役部隊,也就是邊防軍等沒有編入陸軍體系,卻具有陸軍性質的作戰部隊,印度陸軍的總兵力在100萬左右。
以兵力規模計算的話,印度陸軍不是全球第三,而是全球第一。
要知道,華夏陸軍的總兵力已經縮減到了80萬以內,美國陸軍也在60萬左右,俄羅斯陸軍不到50萬。
當然,這麼比也不是很正確。
畢竟,華夏還有武警部隊,而美國有國民警衛隊,俄羅斯有內務部隊。
問題是,與龐大的兵力相比,印度陸軍有多少主戰裝備呢?
坦克方面,印度陸軍有接近3000輛,而且其中1000餘輛是t-90s,還有1000多輛是經過了現代化改造的t-72系列;步兵戰車還要多一點,有3000多輛,不過大部分是bmp-1與bmp-2之類的老式戰車;自行火炮基本上為零,如果把車載炮也算為自行火炮,不過就幾百門;此外還有一些火箭炮,牽引榴彈炮,野戰防空系統,高射炮,大口徑迫擊炮等主戰裝備。
這樣的陸軍,有多強的戰鬥力?
拿坦克來說,印度陸軍每1萬名士兵只有不到30輛坦克。
巴基斯坦呢?
巴基斯坦陸軍的總兵力始終不到60萬,而裝備的主戰坦克多達2500輛,其中至少有1500輛是性能較好的「哈立德」、「哈立德2」與t-80ud,即巴基斯坦陸軍每1萬名士兵有40多輛坦克。
除了嚴重缺乏主戰裝備,印度陸軍同樣缺乏輕型裝備。
別的不說,只是裝甲運兵車,印度陸軍就沒有幾輛。
只有少數主力部隊有足夠多的裝甲平台,而絕大部分普通部隊的步兵,也就只能徒步作戰。
這都啥年代了,還徒步作戰?
航空兵方面,印度陸軍的主力是mi-24與mi-35。
其實,後者就是前者的改進型,在外形上幾乎一模一樣,只是設備要好一點,換個新編號,只是為了賣高價。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