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最終診斷 > 718.按部就班的四年

718.按部就班的四年

    測試廣告1【明天10點】

    醫、教、研都要抓,還要指導學術組織工作,每位醫學專家都是時間管理大師。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無論是哪裡出的中國醫院排行榜,北京協和醫院都始終高居前三甲,而協和醫院的風濕免疫科更是一塊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力的金字招牌。曾小峰教授就是這個王牌科室的帶頭人,59歲的他已在臨床工作近40年,但眉宇間依然有股年輕人般的朝氣,談笑間,雙目奕奕有神。

    曾小峰教授

    曾小峰是如何成長為業內「頂流」專家的?協和風濕團隊是怎樣發展到今天這樣大名鼎鼎的?且聽他娓娓道來……

    37歲升正高,不可複製的從醫路

    曾小峰當年高考時才不到17歲,考到了當時的上海第一醫學院(今天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令人意外的是,如今在臨床醫學領域建樹很高的他,最初學習的其實是基礎醫學專業,「那時跟現在不一樣,基礎比臨床更吃香。」

    而之所以選擇學醫,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曾小峰的高中是個省重點,所以班上絕大部分同學都過了全國重點院校分數線。為了避免「內卷」,老師建議大家報志願不要擠在一個學校,他就報考了「上醫」。

    就在風濕免疫科實驗室工作近2年後,張乃崢教授對曾小峰說,協和的傳統是醫、教、研都得抓,光會做基礎研究是不行的;要醫教研都能拿得起,這就要求他一定要去臨床輪轉。在張乃崢教授的支持與鼓勵下,曾小峰決定將工作重心從基礎研究轉向臨床工作,進入臨床系統輪轉,從實習大夫做起。但曾小峰畢竟臨床工作經驗不足、起步較同年資的人晚,做臨床,可能會影響晉升。為此他專門寫了保證書,表示願意今後按照實際工作能力來晉升。

    「沒想到我做得還不錯,做了半年實習大夫之後直接升為住院醫師,89年我就競爭做了總住院醫師,後面的晉升也沒受任何影響,甚至成為我這一屆最早晉升主治醫師的人。」實際上,曾小峰在1999年才37歲時就破格晉升了主任醫師,也是同屆里第一個晉升正高級職稱的人,這在業界都是比較少見的。

    所有成績和認可都是勤奮換來的。在臨床領域不算科班出身的曾小峰,為了追趕和超越,比別人付出了更多努力,每天除了病房就是宿舍、實驗室、圖書館,別的地方一概不去,甚至基本沒有個人生活。努力的結果是,除了臨床工作很紮實,科研方面他也做得很好,他從1986年就開始在國家核心雜誌發表論著。他十分善於總結分析,發了相當多的文章,當年是全院發表文章數量第一名。到了1994年,曾小峰的研究已獲得不少國際獎項。

    曾小峰表示,其實他也是深受老教授們的影響,有句話說,「協和有三寶,教授、病例、圖書館」,老教授們自己工作起來很拼,對後輩要求也十分嚴格。現在,協和醫院已經幾乎沒什麼人知道他是基礎醫學出身了,他的經歷也是不可複製的。

    風濕免疫這棵樹上,還有很多果子可摘


    上世紀90年代初,曾小峰在國內率先應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ivig)方法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le)。該療法如今在國內外都已是常規操作,但當時做出這種嘗試,就相當於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曾小峰還報道了許多國際上都非常罕見、國內第一的病例,如le合併大動脈炎、le合併奴卡氏菌感染、乾燥綜合徵合併澱粉樣變性,等等。他回憶,那時候想出成果「很容易」,就好像一棵樹上結滿了果子,你伸手就能摘到,別的學科果子都被摘得差不多了,只有風濕免疫這棵樹還有不少果子沒被人摘。「但你必須踩著梯子爬上去才能摘。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發現這些果子,然後努力把它摘下來。」

    曾小峰始終謹遵張乃崢教授「踏踏實實做好臨床工作」的教誨,一頭扎進臨床,沉心鑽研。他從不放棄精進自我,曾專程去國外學習如何更規範地做臨床研究。同時,他還在堅持進行基礎研究方面的工作。

    1999年,曾小峰又「摘」到了新的「果子」。那一年,他就帶領團隊與國際同步建立了抗環瓜氨酸肽(p)抗體檢測方法,這在國際上都是全新的突破。可惜的是,當時大家都沒有商業頭腦,沒有申請專利、進行商業開發,結果被國外搶先註冊了專利。曾小峰笑稱,「當年要是有了專利,我現在可能根本就不用坐這兒了。而我們現在使用這個試劑盒,還要給外國人付費。」

    其實,曾小峰在風濕學界還有許多第一。他第一個提出超聲檢查可用於風濕病的診斷及治療評估,並在1998年發表了學術論文;第一個建立了抗髓過氧化物酶(po)及蛋白酶3(pr3)的檢測方法並用於血管炎的診斷,等等。

    協和風濕免疫科的成長,

    就是中國風濕事業發展進程縮影

    今年是北京協和醫院建院100周年。風濕免疫科作為一個新興學科,儘管只有40多年歷史,但已成長為協和醫院的一個品牌科室和對外名片。在曾小峰看來,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的發展歷史其實就映射了我國風濕免疫學科發展的過程。

    人才輩出的協和風濕團隊

    我國風濕免疫專業是被譽為中國風濕病學之父的張乃崢教授主導創建的。上世紀50年代末,他就開始從事風濕免疫專業,並推動學科的建設和普及;1979年在協和醫院著手創建風濕免疫專科,次年正式建科。自此,中國風濕免疫專業才得以穩健發展。

    而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發展至今,人才輩出。團隊共有40多人,17位正高級職稱,博士生導師就有15位,這在其他學科或其他醫院幾乎是不可能見到的。對於每一位團隊成員,曾小峰作為主任都提出臨床工作之外要有自己亞專科研究方向的要求,醫教研三方面全部要抓起來。

    「我們的建科宗旨講得很清楚,『科研是龍頭,教學是基礎,臨床是根本』。我當主任以後又增加了兩句,『平台是基石,資源是未來』。我們一定要有平台來做事,不能各自為政。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平台、數據中心來做很多大事兒,還能利用平台帶動全國力量一起來做,比如我們的le多中心註冊研究。

    資源是未來,這個資源有多方面,包括患者資源、科研項目資源、還有人才資源。沒有這三方面資源,科室力量很難加強。」

    2008年對於協和醫院和我國風濕免疫事業發展史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協和風濕團隊拿到了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於是迅速建立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協作組(ctr),納入全國100多家中心,開始隊列研究。這是第一個中國自己的le資料庫,十幾年過去,已成為國際知名資料庫,發表



  
號西風推薦:  十九世紀就醫指南  
隨機推薦:  叩問仙道  江上寒月明  西遊:人在天庭,朝九晚五  因為怕痛所以全點防禦力了  大唐第一槓精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最終診斷"
360搜"最終診斷"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