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艘吳淞大帆船斜著風,緩緩地向大沽港口行駛著。
胡宗憲、潘應龍等人站在船頭,心情激盪。
京師,我們又回來了。
遠遠地看到岸邊旌旗招展,隱隱地聽到鑼鼓宣天,喧嚷鼎沸,熱鬧非凡。
怎麼回事?
朝廷循例迎接不是在通州嗎?怎麼移到大沽了?
這實在太隆重了。
潘應龍等幕僚看著胡宗憲的背影,滿目崇拜,又心生激盪。
跟著胡公走,喝湯又吃肉!
幕僚中間還有一位二十來歲的男子,一身生員衣裝,相貌清秀,目光在胡宗憲和潘應龍身上打轉,透出的崇拜之火最為灼熱。
他就是馮保夫人欒鳳兒的親弟弟欒永芳。
胡宗憲接到馮保的私信,立即叫人在兩廣官衙翻找架閣庫文檔,很快找到嘉靖朝被流放到兩廣的罪官家眷目錄,一一排查,找到了欒永芳。
胡宗憲移文廣東按察司,尋了個藉口徵辟欒永芳入幕,然後把他交給潘應龍,這次回京也帶了回來。
胡宗憲放下望遠鏡,呵呵一笑:「我們都會錯意了。今日大沽歡送東征將士,我們趕上了。」
「歡送東征將士?」欒永芳是新丁,好奇地問道。
「自太子秉政,大明海陸將士們出征,都會組織熱鬧的歡送大會。當年胡公帶我們南征時,殿下親送出朝陽門。
督理處督理戎政送至通州。兵部曹公送至大沽。也是如此鑼鼓喧天,旌旗漫天。」
潘應龍接過胡宗憲遞過來的望遠鏡,隨口解釋道。
以前的大明也有歡送和凱旋迎接儀式,只不過一味地遵循故禮,古板虛浮,沒有這樣接地氣。
按照朱翊鈞的說法,大俗即大雅。
等幕僚們看清楚後,胡宗憲語重深長地說道:「《隆慶三年國朝官制條例》正式頌布,即日遵行。
自此無論京官外臣,無論官階幾品,都不得私聘幕友護衛。幕友入官制,護衛用翊衛。諸位這些年,跟隨老夫東南、山西和南海,勞苦功高。
老夫已經把諸位功績細敘,保舉上去。西苑批紅,交吏部優敘,按功授勳,以能任職。回京後,我們不再是主友關係,而是同僚了。」
潘應龍等人連忙拱手道:「吾等謝過胡公舉薦之恩。」
這無疑是公開宣稱,大家一定會牢記胡宗憲提攜舉薦之恩,以後他是大家的恩主,大家是他的故吏。
胡宗憲乘坐的大船緩緩靠岸,看到一艘艘吳淞大帆船停靠在碼頭泊位上。
遠處還有十幾艘世子帆船,看噸位和形狀,應該是護衛艦和巡航艦。
這兩年,葫蘆港船廠和吳淞船廠,每年各造出上百艘大小世子帆船,其中武裝商船、護衛艦和巡航艦居多,國之重器的戰列艦每年總數還是保持在十二到十五艘之間。
岸上圍著數千人,在不停地歡呼。周圍插滿了旌旗,掛著不少橫幅。
「歡送大明東征將士!」
「除暴安良,永安藩屬!」
「靖清四海,天下太平!」
還有上百人興高采烈地敲鑼打鼓,嗯,沒有嗩吶,只有時不時笛子伴奏幾聲。
一隊隊身穿新式軍服,頭戴圓檐帽,背著鐵盔、背包,扛著世子滑膛槍的官兵們,列隊站在碼頭空地上,然後聽從號令,一排排從挑板上登上運輸船。
「是神威軍火槍步兵團。」有幕友認出來了。
潘應龍笑著說道:「俺答汗臨時軟腿,他們在大同沒撈上硬仗,只好去朝鮮一展身手了。」
有幕友很疑惑:「現在都九月份了,還出兵朝鮮?聽說朝鮮跟遼東一樣冷,一到冬天,凍得死人。」
「朝鮮、日本都在大明東邊,西北風最順。入秋西北風漸起,但是七、八月份北海颶風頻發,必須避開。所以九月啟動最會合適。」
欒永芳看著「老師」潘應龍,敬佩不已,「恩師真是博學多識,滿腹韜略。」
潘應龍哈哈大笑:「海軍最重天氣風向,稍有不慎遇到颶風,船毀人亡。所以此前海軍局跟欽天監成立氣象處,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