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真的打定了主意,要跟左翼對磕二十五年,他做好了準備,終究是要打出一個結果來才行,要麼大明徹底王化韃靼,要麼韃靼倒反天罡。
俺答汗的左翼,遠比右翼的土蠻汗要強大的多,哪怕帶土蠻汗是宗主大汗,但一個失去了左翼、外喀爾喀、瓦剌治權的宗主大汗,實力真的極為孱弱,而左翼名義上擁有右翼和外喀爾喀、西域諸國,甚至是部分川藏地區土司治權的龐然大物。
朱翊鈞的料敵從寬,是考慮到這些勢力拼盡全力支持俺答汗,所以要打二十五年之久,但是他略微有些失算了,韃靼的左翼,的確很強,但也強的頗為有限,這些勢力選擇了作壁上觀,提供了除支持外的一切支持。
大明的尖刀京營,插進了大青山,距離集寧海子,不過百里,而大同方向,大明衛軍再次駐紮到了東勝衛,俺答汗派遣了兩個萬戶想要拿回東勝衛,卻鎩羽而歸。
東勝衛,兵家必爭之地,從右出可以威脅板升和歸化城,從左出,可以威脅整個河套平原,這是鎖鑰之地,大同總兵焦承勛,實有官兵43815人,這是宣大總督吳百朋進行的勾稽。
王崇古在宣大做總督的時候,隆慶五年報聞朝廷大同衛軍135778人,晉黨吃空餉整整吃了9萬餘人!是實有人數的兩倍還多,這就是當初的王崇古,當初的晉黨。
萬曆元年,挨了張居正鐵拳的王崇古回到宣大堵宣大長城的窟窿,這十三萬衛軍,因為逃亡、逃所、戰損、傷病、放歸轉民、清汰等等降低到了54321人,到了萬曆二年,晉黨仍然吃著一萬餘人的空餉。
在整個過程中,大明邊軍在實際上並沒有減少,縮水的只有空餉,朱翊鈞最終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既往不咎,萬曆元年後,王崇古選擇了認慫,並且結結實實的辦了很多的事兒,再加上王崇古扯的遮羞布,也算是說得過去。
空餉的減少,主要是放歸轉民,大明九邊軍屯衛所制,每一個軍戶家裡只用出一個人服役,但因為大明和韃靼的戰爭,兵凶戰危,大同宣府的每個軍戶出了兩到三人,這是拉的壯丁,是當時的無奈之舉,既然議和了,那就可以放歸轉民了。
另外就是清汰,老弱病殘等等,讓空餉進一步縮減。
張四維腦袋落地後,吳百朋作為浙黨做了宣大總督,終究進行了實查,最終確定了43815人,並且確定了額員,比較有趣的是,吳百朋用的也是用清汰的名義縮減了名額,大家面子上都過得去,沒有把晉黨吃空餉的窗戶紙捅破,沒把這件事抬到秤上,上上秤。
放歸轉民、清汰等等都是遮羞布。
朱翊鈞知道晉黨吃了空餉,沒有過多計較的主要原因,是晉黨其實也沒吃到嘴裡多少,因為那會兒大明真的窮的掉渣,京師做預算就只能做三個月,大明邊方處於長期欠餉的狀態。
與其說是晉黨在吃空餉,也可以說是晉黨在帶著宣大邊將、軍兵在跟朝廷爭餉。
這就是矛盾的地方,晉黨能控制宣大衛軍,也是因為宣大衛軍有自己的利益訴求,需要依靠晉黨實現,這就是個惡性循環,朝廷給不了全餉、晉黨就要做多人數來獲得餉銀髮軍餉、朝廷就越發給不了全餉、空餉人數就會增加,最後形成了一個不掉腦袋就無法解決的死結。
吳百朋也不是三頭六臂的神仙,他能把空餉的水分擠掉,最大的原因,是朝廷現在發全餉了!
這就是個算不清楚的賬,誰對誰錯?在長期的政務處理之間,朱翊鈞發現很多事壓根就沒有對錯。
吳百朋、焦承勛知道自己這五萬人打不過俺答汗,所以在進攻開始之後,圍繞著長城防線,構築了三道防線,以東勝衛為鎖鑰的外六堡防線、以大同右衛為鎖鑰的長城防線、以高山衛為鎖鑰的內五堡防線。
俺答汗在應對李如松的進攻中,只投入了一個萬人隊,是為了阻攔大明京營的進攻步伐,而在大同方向,尤其是東勝衛投入了兩個萬人隊。
俺答汗的戰略想法和董狐狸不謀而合,戚繼光的京營精銳,硬碰硬是真的打不過,但打不過戚繼光,還打不過你宣府大同的衛軍嗎!所以集中優勢兵力,想要攻破長城,進逼大同府,逼迫大明軍撤軍。
吳百朋和焦承勛對自己實力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