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當然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主持大局』四個字意味著什麼。
按照慣例,或者說是不成文的潛規則,帝王彌留將亡之際,身邊是一定要有以下幾個人的。
——記錄遺詔、傳位詔的史官;
——為遺詔、傳位詔背書的大臣,人數越多越好,最次也得要丞相,外加另兩位重臣在場(以免趙高李斯故事重演);
——現場領旨即位的儲君;
——接受託付的儲君生母。
以及:主持大局的太后。
或許有人會說了:太后這個東西,他也不是哪朝哪代、每一任帝王在位時都有的啊?
萬一沒有太后,那又該由誰來『主持大局』,替病榻上彌留的帝王,保護整個政權交替的過程平穩進行呢?
答案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太后,就意味著不需要太后。
——沒有太后,意味著皇帝已經很老了,至少年邁到了母親都已經離世的程度;
皇帝年邁,自也就意味著儲君年壯——甚至大概率是步入中年。
在這樣的情況下,政權交接,確實是不怎麼需要一位太后,來『主持大局』的;
儲君自己就可以搞定。
只不過,劉榮現在所面臨的狀況,卻無疑是千百年難得一見。
——如今漢家,有太后!
——但人家不來!
有太后在朝,那天子彌留之際,是怎麼都輪不到第二個人——甚至都輪不到太子儲君,站出來主持大局。
原因很簡單:不能服眾。
我漢家明明有太后,先皇彌留之際,為何沒讓太后主持大局?
別扯什麼太后願不願意來的——騙三歲小孩兒呢?
你就說吧!
陛下怎麼死的?
是不是你這不忠不孝不義之徒,為了大位弒君殺父?!
「母后、母親,還有丞相、御史大夫等將相,都到哪裡了?」
被郅都一臉鄭重的推出來主持大局,劉榮縱是仍對發生的狀況感到不敢置信,卻也在極短的時間內便進入了狀態。
——劉榮,是絕對不能『主持大局』的。
準確的說,在東宮竇太后尚還在世的前提下,天子啟將大位傳與劉榮,是必須要由竇太后現場見證的。
而眼下,劉榮唯一該做的、能做的,便是讓應該出現在上林苑的人,都在最短的時間內出現;
有竇太后主持大局,朝中將、相見證,劉榮才可以聲淚俱下的跪在天子啟的御榻前,接下那方象徵著無上權柄的傳國玉璽。
「稟家上。」
「——丞相劉舍,御史大夫岑邁,內史田叔,都正在趕來上林苑的路上!」
「條侯周亞夫,曲周侯酈寄,弓高侯韓頹當,榆侯欒布等將軍,則快馬加鞭,轉瞬便至。」
「皇后、栗夫人,臣也都派了禁卒去長安接」
對劉榮的詢問依次給出答覆,郅都便滿帶著忐忑,再三抬眸看向劉榮那張遍布凝重,又隱隱帶有些疑慮的神容。
該在場的人,天子啟都已經有了安排——除了東宮竇太后不願意來,其他的人,郅都都已經派了人去接。
至於長安,天子啟也大致有了指示;
但現在,還有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
——郅都,只是中尉。
哪怕是假天子節,郅都能如臂指使自由調動的,也只有自己掌控下的北軍。
甚至就連北軍——作為北軍實打實的兵權掌控者,郅都哪怕帶著天子詔、天子節、兵符在內的所有手續,也頂多只能以正當理由,調動北軍八部校尉當中的兩到三部。
而眼下,長安需要戒嚴、駐守的地方,卻絕非兩三部北軍禁卒、區區五六千人馬所能搞定的。
尤其是長樂、未央兩宮,更是南軍的職權範圍,郅都根本就插不上手
「中尉的憂慮,孤明白。」
不用郅都開口明說——只是看著郅都欲言又止,再三看向自己,卻始終沒能主動開口的架勢,劉榮便已是心下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