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辰時,天光微亮,往這閣樓軒窗張望出去,市坊里卻已經熱鬧起來,卻並不喧吵的,那吳儂軟語即使駁雜也別有一種溫柔綿軟,名喚青奴的小婢往手心呵了口氣,還是拉攏了軒窗,她瞧了一眼帳子裡側臥的小主人,掩口打了個呵欠,推了一把靠坐榻前磕睡的碧奴,小聲訓斥:「別躲懶,小娘子眼看清醒了,就得奉上藥飲朝食。」
碧奴要小著些年歲,難免嗜睡一些,雖被搖醒,眼睛裡還有些恍惚。
青奴拉了碧奴起來,看著她淨面醒神,又扭頭瞧了瞧小娘子仍舊未醒,這才跽坐在席上,卻輕輕嘆了一聲兒:「好在有王七郎及時援救,否則……不堪設想,我倆難逃一死。」
碧奴似乎也極後怕,卻憤憤咬牙:「還不怪那姚姬,硬逼著阿媼替她採買水粉,又讓我倆烹茶,小娘子一貫小心,怎麼會淘氣落水,定是那……」
「可不能亂說。」青奴一把捂了碧奴的嘴,嗔怪道:「仆不議主過,姚姬終究是阿郎妾室,是非對錯,唯有等將來回府娘子理斷。」
碧奴咬著唇角:「我也只敢背著人議論罷了,娘子回京之前,起初日子也好還過,小娘子有姜姬照料,又有阿郎疼愛,那時是多開朗?可自打娘子回京,姚姬仗著她有刺史府中滕妾姐姐撐腰,那樣跋扈,姜姬受辱,卻不願在阿郎跟前挑唆是非打擾阿郎務公……年年郁懷,就這樣沉痾不起,年前竟就病逝……可憐小娘子沒了庶母,阿郎又遠在京都,若非阿媼照料維護,早被姚姬母女欺凌得活不成,我實為小娘子不平。」
青奴也嘆:「誰說不是……好在就快回本家,有娘子在,姚姬再不能一手遮天,小娘子也就好過了。」
「可我聽人議論,往往嫡母不會當真歡喜庶女,就怕娘子也不理會,那姚姬又狡獪,萬一娘子把小娘子交給姚姬照管……」不比青奴本是京兆柳家世仆,當年是隨三房主母來的江南,碧奴是後來姜姬理家時在當地新買僕婢,還未見過本房主母,自然憂心忡忡。
「胡說。」青奴卻露出一絲笑容:「姜姬原是娘子貼身婢女,主僕情重,是以娘子才放了良籍,容她成為姬妾,當年娘子回京,把一應事宜託付給姜姬,可見信重,便是阿郎,也是因為娘子囑託,待姜姬一貫信重,別人不提,我與阿媼就是娘子擇定,千叮萬囑要照顧好小娘子,這幾年間,姜姬臥床,若非阿媼曾是娘子舊仆,還被那些僕婢忌憚著,也怕早不能保全小娘子,姜姬沒了,娘子就算看在往日情份,也會憐惜小娘子幾分。」
「但願如此罷。」碧奴仍是一副不怎盡信年少多愁的模樣,倒引得青奴卟哧一笑:「你守著,我去看看阿媼,算時辰,小娘子也快醒了,說來也真是讓人憂心,小娘子雖沒因這回禍事發熱,可許是受驚太過,越比往常怏怏,連話也不肯多說,又不能在此長期盤桓,阿媼也心急上火,唉。」
青奴離開,碧奴又打開了呵欠,沒有留意榻上的幼童那微微蹙起的眉心。
她不是怏怏,人也早就清醒,之所以不願多話,是怕言多有失。
她實在想不明白,分明在與那人決別,甚至已經感覺不到腹如刀絞,顯然瀕臨死亡,怎麼一睜眼,竟就成了個幼童。
最初一日還昏昏沉沉,意識不太清醒,後來漸漸康復,大約也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兒。
這具身體本來殘留有記憶,奈何太過年幼,實在提供不了更多訊息。
也就知道二婢一名青奴一名碧奴,那阿媼甚至不知姓氏。
她只知道,上天給了她重生的機會,但已經不是自己了。
清醒之後卻瞧見個熟人,京兆十望之一王家婦袁氏,卻不是當年風韻猶存的模樣,看得出添了不少愁苦,這一發現讓她才覺慶幸的心情再度跌入谷底。
原本還存饒幸,儘管不能再作為自己存活,但願是在禍難發生之前,可也落空,已經什麼都不能挽回。
她想起當年在宮宴上見到袁氏,原本沒有過多留意,只因袁家雖也是京兆十望,這袁氏出身卻不屬京兆鼎盛的一支,那時她大婚不久,家族也正當繁榮,卻聽說袁氏之子王七郎與小表妹定了姻緣,故而才分外留意。
她險些以為投生到了王家,莫非是袁氏之女?還好沒有貿然失言,因今日聽這二婢議論,她顯然不是王家女,而是被表妹將來夫婿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