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湛固然沒有想到劉家表妹已有決心對他志在必得,十一娘卻也無知覺自己再一次成為了別家親長的佳媳首選。
位於萬年縣治下昭國坊,雖然已經不屬內城範疇,可因為毗鄰大慈恩寺所在的晉昌坊,從來便不是普通百姓聚居之處,這裡已經遠離大明宮,更加接近啟夏門,因而坊中宅院更多的是世家望族另置的別苑,故而相比要鬧曲坊更加幽靜,坊內道旁遍植楓楊,都已經積了些年歲,枝垂繁盛,又已染了些秋意,晃眼看去有如披承朝暉,那淺金的色澤縱然連成一片,還不至於燦爛灼目,故而昭國坊的淺秋,無論晴雨,竟都似留住了日初晨光,別有一番意趣。
越是往裡坊以東,來往越是不多車馬,長街寂寞,卻讓軋軋行駛的一輛車中,那一位芳華漸逝卻依然柔美如舊的婦人忍不住側開紗窗,慢慢地賞景,唇角也緩緩帶了愉悅。
拐入十字街,這一輛車終於停駐在一戶烏門之前,婢女才要去敲虛掩的門扉,卻被婦人阻止了,她踩著矮踏下車,站定後,又看了一陣探出牆來那枝冬青,紅果在碧葉間似乎不堪承重,瑟瑟輕顫著。
許多年不曾來了,烏門青牆的不曾老舊雖然是因為舊主入住時修繕,可探牆而出的植果,恍然確是當年姿態。
不過身邊的年輕婢女顯然不是舊地重遊,略帶著疑惑地看向主人,不明白常見的植果有什麼稀罕之處,能引得主人駐足長視。
還是敲響了門扇,修長的玉指遞上淺青色紙箋,僕從只瞄了一眼箋角蘭花,便謙恭地彎下腰來,客人入內,另有青衣僕婦笑迎,不曾讓客人目睹的卻是,挽著花苞的小丫鬟一溜煙地急走往內,於是客人在轉廊里前行不久,主婦便滿面是笑地迎上前來。
「阿樛,你來了。」尹母肖氏含笑挽了客人的胳膊,省卻諸多應酬禮節。
於是婢女們都很識趣地落後十餘步,僅供主人差遣而已。
主客在一處亭閣落座,班樛這才從雪粉駁飾的木芙蓉上轉移目光,笑看向閨中密友:「這些芙蓉,還是我倆當年所植?」
「我雖離京許久,家人卻不敢疏於照顧。」肖氏笑應一句,又輕輕一嘆:「當日與阿樛在這芙蓉亭里飲酒作別,不曾想這一別便長達二十餘載。」
「是啊,阿覃都已為祖母了。」班氏也甚唏噓。
這一句話卻讓肖氏心生惋惜,她與班氏阿樛本為閨中好友,當年她出嫁在前,只以為阿樛必能與柳郎結髮夫妻,哪料好友終究錯過良人,如今和離居家,孤寂獨身。
班氏又哪能看不出好友心情,莞爾一笑,只為好友慶幸:「那年阿覃及笄論及婚嫁,世母常與家慈抱怨,稱不知阿覃這性子似誰,眼裡揉不下一顆沙塵,深憂將來夫家難容,是以最終擇中尹家,與你雖不算門當戶對,可這些年過去,尹君終不負一心之誓,阿覃不在京都是不知,那時我常與阿菀論起,兩人都是羨慕得很。」
班氏所稱阿菀,原也為閨中摯交,可惜已經因為疾病而逝。
肖氏更加悵惘:「我與阿菀不比得你,都是任性之人,當年便被長輩們斷定該受挫折,我是饒幸,可惜了阿菀……」
班氏也醒悟過來自己的無心之過,搖頭嘆道:「不說這些了。」
便轉移話題:「我並沒想到會在賀十四郎婚宴上與你碰面,雖早知你為紳兒之故歸來京都,當日遇見也吃了一驚,愣了一陣才又想到,紳兒與賀十四郎並稱長安五子,你既回了京城,該當到賀。」
肖氏也笑:「因回京都,尹家並無宅業,只好住在這處嫁裝里,可久不居人難免屋舍廢舊,修繕也需要些時日,故才邀你今日來見,是真沒想到幾日之前意外相逢。」
「我那娣婦有一個姨母,嫁去了魏氏,本是兜來轉去姻親關聯,也難怪你沒想到。」
說到這裡,兩人俱又一笑,班氏便問:「當日巧遇,你有意讓我引薦與你柳十一娘相見,可是為紳兒姻緣考慮?」
「就知道瞞不過你。」肖氏卻緊跟一嘆:「我嫁入尹家,才知夫家雖然久不涉官政,如今也只不過衣冠之族,然而家風卻甚良正,子侄當中,固然入仕不多,卻也無一紈絝,都是知道上進自強者,家業富裕,子侄亦豐,可為錢財闔牆會遭除族大懲,故而多少代來,都是團結一致和睦相處,能為尹氏子媳確為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