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說柳均宜,被一道聖令千里迢迢冒著風雪詔返歸京,當日入宮,倒是在紫宸殿中見到了天子,賀衍卻在一番噓寒問暖後,居然提都沒提劉渡案一句,反而安慰均宜四年勞苦,表彰平亂有功,篤定不讓柳均宜再放外任,可如何授職,還要與政事堂諸相協商,囑咐均宜趁這一段閒睱好生修養,與高堂妻子團聚享享天倫之樂,就這麼將人打發。
柳均宜滿頭霧水,回家見了韋太夫人,才知道劉渡已被無罪釋放,難怪天子問也不問其實謝饒平多回上書已經列舉諸多罪證,柳均宜大為火光:「劉渡貪昧災糧交奸商高價出售牟取暴利,置無辜災民不顧引發逃亡匪亂確有其事,否則當年受災地並非漢州一地,何故唯漢州餓死無數,不可收拾?謝饒平雖有陷害忠良之實,然則這回卻並沒冤枉劉渡,兒子隨謝饒平往漢州,走訪多縣,見不少村舍甚至空無一人,因顆粒無收餓死之老弱竟達數百人!多數災民因走投無路,不得不逃亡,賣身大戶為奴,抑或落草為寇。」
韋太夫人嘆息道:「聖人為了對付謝饒平,確是不該枉顧事實,縱容劉渡這等奸貪。」
柳信宜因為韋太夫人授意,這些年主動攀交韋元平,效果顯見,如今已經不在門下省毛維壓制下,早就被韋元平調任中書省,授「知制誥」負責執筆草詔的中書舍人,對於有些秘要,當然耳聞目見,這時告知弟弟均宜:「劉渡一口咬定當年他的確奉令下發災糧,然受災地除州治所在雒縣外,還有德陽、什邡兩縣,雒縣為劉渡兼令,而德陽令與什邡令一個畏罪自盡,一個恰好就是毛維族侄,證辭不可信,一應交接文書又被刺史原屬官司戶郭園盜毀,郭園又下落不明……薛相國便是因為這些蹊蹺處,才相信劉渡或許有冤。」
柳均宜冷笑道:「郭園分明與劉渡狼狽為奸,應是劉渡察覺事有不好,將其殺人滅口,反誣文書是被郭園盜毀……可諸多商賈口供,我也親耳聽聞,指證郭園出面將災糧交予他等高價出售,劉渡即便聲稱一切都為郭園罪行,可他為漢州刺史,若他不是主謀,區區一個司戶,怎麼能將罪惡勾當行為得滴水不漏,劉渡這刺史毫不知情太過滑稽。」
「所以,劉渡才一口咬定這是謝饒平與毛維安排陷井,郭園是被謝饒平殺人滅口,又再收買奸商指證郭園,就是為了讓他難辭其咎。」柳信宜也是語氣悲沉:「如此漏洞百出狗急跳牆之分辯,偏偏聖人與薛相國還都相信。」
韋太夫人說道:「聖人與薛謙未必相信,應是也想到漢州一案並不如此單純。」
柳均宜問道:「阿母這話何意?」
「劉渡當年這般膽大貪昧賑災糧款,應是將德陽、什邡兩縣縣令一併收買,他以為天高皇帝遠,死者無非是平民百姓,災民逃亡在外,根本不知朝廷有賑災一說,壓根不會知道他這刺史罪行,但朝中那御史胡悅,又是怎麼身在千里之外得聞劍南道有刺史貪昧?」韋太夫人搖了搖頭:「想必是毛維那族侄,為防罪行敗露惹火燒身,先在咱們毛相國這裡報備。」
柳均宜震驚道:「阿母之意是……太后早知漢州餓死無數,卻摁捺不理不聞不問,直到臨朝一事有了波折,這才,這才想借漢州一案促成聽政,交待胡悅彈劾?」
韋太夫人頷首:「劉渡不足為重,可是因為毛維牽連在裡頭,太后才置之不管,以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這位眼裡,那些災民生死更加微如草芥,那時她一心臨朝聽制,也不願多生波折,卻沒想到劉玄清在這當頭壞了事,天授神權沒了藉口,才打算將聖人不問朝政耽擱民生之弊端當眾揭露,促成她堂而皇之聽政,必然也想了辦法事後將毛維擇清,估計會讓劉渡畏罪自盡。」
柳均宜一拳頭擂在案上:「太后卻沒想到聖人改變主意,非但將謝饒平貶黜,甚至重掌國政,並下令嚴察劉渡案!」
「謝饒平已經折損,太后當然要力保毛維,劉渡這番狡辯背後,怕是有太后安插耳目教唆,郭園是劉渡屬官,被殺滅口容易,然而憑劉渡本事,怎麼殺得了什邡令滅口?倘若他真有如此果狠,為何偏偏就放德陽令一條生路?聖人與薛謙也許明白劉渡確有罪行,可謝饒平也堅決並非忠良無辜,太后有意讓劉渡與謝饒平對立,目的便是讓聖人為除謝饒平而力保劉渡,咱們都信劉渡奸惡,反而言之,便會相信謝饒平清白,劉渡眼下看來逍遙法外,但此案卻並未真正
第181章 預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