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裴十一郎所說並不確切,柳四娘自然不是真正獨自一人,身旁不但有好幾個侍婢,亭台四處更站著不少隨從護衛,那些護從原本全神戒備,不過因為識得裴十一郎之故,知道是親戚,故而當七郎與十一郎棄馬近前駐足觀望,也沒有驚擾護從驅逐。
七郎便見那妙齡少女,披著大紅錦氅,一圍雪白毛領襯托得側面更顯瑩白清秀,全神貫注於手中繪筆,只時時抬眸看向隔水對岸,竟半點沒有察覺近處有人偷窺。
萬樹蕭瑟時,她似乎成了這處幽靜里唯一明媚照人。
可若只如此,也只是驚鴻一瞥,不至就此銘刻於心。
七郎阻止了十一郎上前招呼打擾少女用心,然而卻無能阻止一個因為貪玩不慎弄污青裙的婢女從另一邊繞進亭內懊惱抱怨。
「小娘子,看我這條羅裙,可是小娘子賞賜,今日才上身,不慎就染了泥。」
七郎正覺奇異,心說這婢女也太沒眼色,小主人正在繪畫,她怎能毫不在意就為一條裙子打擾,若是遇著個驕矝性情,可得受責打,就算柳四娘性情平和,只怕也會不滿,呵斥上兩句。
不過接下來的情形並非七郎意料。
少女不僅沒有斥責婢女,反而十分關切:「怎麼回事,哎呀,不僅是裙擺,這處竟也染了泥,你不是摔著了罷?」
「險些摔著,都怨路滑……這可怎生是好,婢子衣裙污髒,回頭被娘子發現,又得受責。」
「小事一樁,且看我妙筆生花。」少女莞爾一笑,安慰婢女,竟執筆在婢女裙上染污出勾繪栩栩如生幾隻墨蝶。
這樣和善可親,毫無時下貴女矝傲刁蠻,對待婢女尚且如此,更莫說家人親近。
七郎不由暗暗揣摩少女年歲,及到他自己反應過來「不安好心」後,更加面紅心跳,於是……落荒而逃了,可記憶里,就此深深鑿刻下少女一顰一笑,尤其是得知婚事議定,四娘即為未婚妻後……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日晚上,是怎樣輾轉難眠,又是怎樣歡喜雀躍。
他走了神,仿佛回到姻緣落定那個晚上,唇角不由牽起笑容來。
突覺額上一痛,又見賀十四扶案笑得直不起腰:「七郎,可讓我看你魔怔一面,呆傻得,十分賞心悅目。」
七郎大窘,連忙岔開話題:「太后涉政一事雖不庸置疑,然則,難道真如韋太夫人推斷,太后竟不滿足於此,而欲公之於眾,堂而皇之垂簾聽政?!這也未免太過悚人聽聞,天子既非幼弱,怎需太后輔政?」
賀湛這才收斂調笑,收勢太猛,忍不住咳出兩聲:「十之,否則太后何至於在意柳四娘一個閨閣?她之所防不在四娘,而在於王氏一族,若更確切,是在意京兆顯望、甚至天下世族是否臣服。」
如今太后黨,大多起步寒微,而非顯望世貴,便是謝饒平與韋元平,就算二人足能掌控各自家族,然則謝、韋二姓雖繼裴鄭滅族後,勉勉強強能算京兆十望,根底卻遠不如柳、王等經歷數代而長盛家族,更休提太后胞兄韋元平只是庶子,即便眼下入了政事堂,可有韋太夫人長兄繼掌宗主族權,韋元平也不可能代表整個家族支持太后聽政。
至於太后,更不可能像陷害裴、鄭一般,將自己父族連根剷除。
這也是太后為何一邊不放心韋太夫人幾番試探,甚至威逼,但不得不隱忍不可能作為直接將人賜死這等野蠻無道,會遭至口誅筆伐的惡劣粗陋行徑便是當年根除裴鄭二族,無關孝睦人倫,太后不也得廢盡心思編排一個叛逆大罪,不是輕輕一個殺字就能震服臣民。
雖說君權至尊,理論上天子不受任何拘束能夠為所欲為,然則實際上卻依然有禮教道德規範天子言行,比如聖賢曾有「民貴君輕」一類理論,當然此類規束若真遇著個根本不在意褒貶聲名的暴君也沒任何作用,不過暴政之下必生反叛,臣子百姓也不是那麼好欺負,「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不是空泛之談,自古以來多少回改朝換代江山易姓已經足以證明此條真理。
更何況不在意聲名史評的皇帝只是少數,當今天子並非如此,太后更非如此。
所以太后要爭取「天下恩服」,光靠殺戮威逼遠遠不夠,必要籠絡在所難免。
這道理賀十四明白,飽讀經史的王七郎當然也一點就通。
他
第69章 帝星者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