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郭被臨時徵用的一處民宅,一方蘆席上,賀湛正與宇文盛面對面的跽坐著。
「實未預見,轉眼之間,某與澄台便不需再在意內察衛諸多走狗耳目了。」宇文盛頗感唏噓。
忽有一女子呈上托盤,也只不過是借了灶火煮成兩大碗湯餅,賀湛這時雖經一上晝的巡防宿衛飢餓疲乏,卻仍是被送來飲食的女子吸引了注意。
女子看上去仍如雙十年華,無論清潤的肌膚還是嫵麗的眉眼都不似承載歲月滄桑,此刻情勢所致,她當然也不可能穿著華麗,半舊一件窄袖襖,腰身並無半點佩飾,不言不笑,沉靜異常,可敏銳的察覺卻泄露了她坎坷險難的經歷,她感應了賀湛的度量,毫不客氣的迎視,目光向著嬌陽,眼底卻不見絲毫暖意。
「是姬人璇璣。」宇文盛為賀湛引見。
賀湛恍然大悟般持揖禮見:「在下失禮,因見娘子,恍如故人。」
「眼下也不需再隱瞞澄台,璇璣本姓裴,正乃裴太傅行六之女。」宇文盛道破璇璣身分。
「原來是裴六姐。」賀湛更是起身長揖。
璇璣微微避開:「不敢當賀郎君大禮,世上早無裴六娘。」便轉身而去,只當步入廚內,卻忍不住透過直欞窗觀望,微微透出一些對前塵過往的感慨。
裴六娘是不曾見過賀湛的,不過是聽她的八妹妹偶爾提起過上清觀有個賀十四郎,相貌比女子還要漂亮,可惜年紀小小,就要遊歷四方,不能親近結交,又說五姐對十四郎格外憐惜,常常記掛這位異姓手足孤身在外是否衣食周全,她當時聽了,並沒有記在心裡,嫡女們的人脈從不是她這庶女能夠企及,怎能想到,半生過去,她到底還是見著了這位「故人」。
「五姐,賀十四郎到底還記著你,我辛苦半生,二十載籌謀,終究無能為親長家人報仇血恨,但賀十四郎或許能做到吧,你在天有靈,一定要庇佑他,也要庇佑宇文郎君。」
忽覺面上似有淚垂的濕冷,璇璣用指尖拭去,她挨了挨爐灶上溫炙的持壺,又斟出兩盞扶芳飲。
小院之內,賀湛也正焦慮:「韋太后大勢已去雖在我預料,然而決意遷都乾脆棄守長安實在讓我措手不及,如今情勢,在我看來萬無樂觀饒幸,長安城已然等不到燕國公回援了。」
「這怎麼說?」宇文盛震驚道:「夷狄首輪猛攻,有驚無險度過,只有眾志城誠……」
「昨夜,已有守軍逃亡出城。」賀湛沉重地道破這一事實:「我們空有一腔熱血,誓死守衛長安,卻誰也不曾真正領軍作戰,所以我們尚存樂觀,以為憑藉一股驍勇,足以固守長安不被攻陷,可韋太后留下那些守軍,他們曾經與突厥軍隊正面交鋒過,他們已然喪失了信念,所以昨夜,有一部分人選擇偷下城牆,棄守而去。」
但凡城牆,其實修築時並非完全垂直,而有些微坡度,這固然是考慮到排水等等問題,卻也造成守衛具備了逃亡的可能,當然如果軍心並未渙散,士兵們輕易也不敢私逃,但眼下的情況是,士兵夜逃,同值守衛卻並沒有阻止,賀湛是朝早時清察人數才發覺有人逃亡,這說明什麼?
說明軍心動搖,不小一部分軍士,甚至統領,都不看好長安的固守,再這樣下去,逃亡者會越來越多,而一旦公布此事,對於那些被貴族官府鼓動,自願防守禦敵的民勇而言,信念同樣會產生動搖。
「大勢所趨,幾乎無法阻止,所以,我們眼下考慮則是,城破之後,應當如何阻止突厥軍隊燒殺搶掠,如何取得阿史那奇桑信任,遊說他善待長安百姓,讓無辜臣民免遭屠戮。」賀湛越發低沉了嗓音。
「降夷?」宇文盛神色凝重。
「這是權宜之計。」賀湛頷首:「我只怕難以取信阿史那奇桑。」
太后離京之前,賀湛掛冠請辭之後,徐修能竟然私下與他碰面,提醒了一句「謝瑩已覺晉王之志」,賀湛立即想到雖說在絕大多數人眼中,自己是靠攀附仕進的小人,但謝瑩應當篤斷他是聽令於晉王系,有謝瑩居中作梗,阿史那奇桑必不會信任賀湛乃因趨利避害降服於突厥,這對於賀湛的計劃當然會有阻礙。
他不得不未雨綢繆。
「我雖暴露,然宇文君卻與晉王系毫不相干,更大可能取信突厥,不過若依此計,宇文君將來只怕……名譽更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