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破曉,天色剛剛蒙蒙亮,梁三斗與梁老漢父子兩就站在了家門口,穿戴整齊,腰背挺得筆直。
地上擺著整整齊齊四個竹筐、兩根扁擔,竹筐底部墊著麻布,裡面裝滿了剛剛曬乾的穀粒。
空氣中有一股稻穀混雜著塵土的味道,若是達官顯貴來了一定會覺得髒兮兮,但這種味道在莊稼人眼裡卻是倍兒香,因為這是豐收的象徵。
老婦人與梁三斗的媳婦笑盈盈地整理著男人身上的衣袍,雖然是最普通的粗布衣裳,但她們仍希望父子倆體體面的走出門。
因為今天是個重要日子!
秋收結束,稻穀也曬乾了,四個竹筐里裝著足足兩百斤,也就是一石糧,父子倆今天的任務就是將兩百斤糧挑進城,賣給糧商換成銀子。
按照市價,一石糧可以賣一兩銀子左右,足夠今年需要繳納給官府的田賦,還能剩下一些。
父子倆已經想好了,納稅剩下來的銀子就不帶回來了,在城裡給兩個婦人添置些新衣服,再買點肉食,要得好再打上兩壺酒帶回來。
勞作一年,總該犒勞一下全家人吧。
「路上要小心,你腰不好,慢些走,累了就停下來歇歇。
三斗啊,看著你爹,別讓他逞強,反正路途不算太遠,今天趕得上回來。」
滿頭白髮的老婦人嘟嘟囔地叮囑著,眼中既有憂心又帶著喜悅。
「知道了娘,你就放心吧!」
「行了,嘮叨這麼多年了,還不膩。」
梁老漢笑了笑,拍了拍手抄起扁擔:
「行了,時辰不早了,兒子,咱爺倆上路!」
「的嘞!」
父子倆一人一根扁擔挑起了四個竹筐,老人的輕些兒子的重些,一前一後踏上了通往涼州城的路。
「一路小心!等你們回來!」
老婦人的喊聲順著秋風飄散,父子倆肩上扛著的不是糧食,而是一年勞作的收成和未來的希望。
這樣的場景在雲麓鄉隨處可見,家家戶戶都有人挑著糧食出門,走出村口的時候大家還互相打著招呼,一起趕路,也好有個照應。
對雲麓鄉全村百姓而言,今天註定收穫滿滿!
……
七八十同鄉結伴同行,趕了快兩個時辰的路總算是踏進了涼州城的大門。
梁三斗抬眼打量著高大威武的城牆,心中不由自主生出一股敬畏,更被城牆背後繁華的街巷吸引。
別看雲麓鄉離涼州城沒多少路,可平日裡他們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活,哪有入城的機會。這麼多年父子倆進入涼州城的次數屈指可數,所以有一種看啥都稀奇的感覺。
城門口處熱鬧得很,今天應該是秋收之後百姓賣糧的第一天,各鄉各村都有人來。
他們互相之間雖然不認識,但撞見了都會笑著點頭打個招呼,有些自來熟的性格還會問問今年的收成,氛圍很是融洽。
官府好像也知道這些天會迎來賣糧的高峰,已經在城門口處搭起了茶棚,供往來的百姓喝碗涼茶解解乏。
梁家父子雖然不認路,但同行的人中有認路的,領著大家就往城西的街巷中鑽,又走了好一會兒遠遠看到了一棟高樓,門口懸掛的匾額大書著「柴家糧行」四個大字。
柴家糧行乃是涼州地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商賈,不管是北燕侵占時期還是如今三州收復,柴家糧行的名聲在涼州都是響噹噹的,名下的分店幾乎遍布涼州各縣,生意做得極大。
今日他們此行就是要把糧食賣給柴家換取銀兩,然後再將今年該交的田賦上交給官府。
這麼多入城賣糧的百姓,絕大部分都會選擇將粟谷賣給糧商,極少部分會沿路叫賣,只要價格合適,能賣就賣,反正換到手的是銀子就行。
進了這條街道之後你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