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是在四月下旬回的新安鎮。
這時仲弦路因為加入了四千多的生力軍,建設速度猛地翻了一番,南部那頭差不多已經修到第一座驛站處李康下令,仲弦路每二十里處修建一座驛站,供來往旅客休息就餐速度不可謂不快。
而新安鎮這邊,新神路新安鎮神農鎮、新齊路新安鎮齊桓鎮還在按部就班的推進,要想完工,還有一段時間。
倒是宇文愷領先的&039;新城建設&039;有了很大的進步,第一步修建的住宅區已經在原鎮南方向初露尖角,經過近三個月的努力,雖說跟傳說中一天一層樓的速度相差甚遠,但水泥、青磚、石板、木材等都不缺,好歹也讓宇文愷整出了二十多套房。
當然這些房子都是華夏傳統小院樣式的,矮的只有一層,高的也僅有三層,飛檐斗拱,屋樑青瓦更是樣樣配齊。
本來李康想建造筒子樓的,但最後考慮到華夏百姓們的審美觀和接受能力,還有主要是現下也不缺土地,犯不著跟舊世界一樣,大家擠在一起,樓層恨不得建的比天高。
除了民居外,新的職能建築也在有條不紊的修建,最起碼現在鎮府終於有了個體面的辦公場所,下次開會的時候,再也不用厚顏去蹭政事堂的會議室了。
新安鎮之外,蓐收鎮的金礦和軒轅鎮的鐵礦還在繼續開挖,特別是在軒轅鎮,煉鐵高爐更是一座接一座的拔起,再加上焦炭的應用,灌鋼法的優化,鋼鐵產量和質量穩步提高,使得李康十分欣喜。
而齊桓鎮因為二號登陸點的設立,從河東地區運回的木料可以直達鎮碼頭,水師提督開風正在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更重要的是,第一艘戰艦已經下水,並且海試非常成功,李康一回來後,開風就迫不及待的趕到新安鎮,請求李康為軍艦賜名,並請求其敦促火器製造間將艦炮早日交付。
這次下水的屬於三百噸的小型風帆中式戰艦,平均航速68節,最高大概能衝到10節,預計載炮48門,在李康眼中,這么小的軍艦連魚雷艇都算不上,考慮到時代問題,那也頂多劃歸到護衛艦一欄,而且這是第一艘,主要用於測試,實際說是訓練艦更合適,自然不值得他絞盡腦汁的為之取名,於是很隨意的取了個「訓1」號的名字。
這當然不能令開風滿意,在李康心裡,這艘軍艦隻是一艘訓練艦,但在開風眼裡,這時他水師提督的旗艦,而且三百噸的噸位李康見得多自然不覺得什麼,開風就不一樣了,他還在原世界當一個水兵的時候,水師中最大的船也就這樣了。
結果李康就這麼敷衍了事,開風氣得要死,然後又使用無賴神功,對李康進行死纏爛打,非得讓李康換個名字。
李康是這麼人,怎麼可能受人擺布,說不換就不換,再說,名字取得響亮有個屁用,本質上還不是一艘三百噸的小船。
不過,艦炮的事,李康倒沒有為難開風,很是痛快的答應他會儘早交付的,這才讓其轉怒為喜,屁顛屁顛的回齊桓鎮去了。
不提這些建設上的事,李康更在意的是上次春收的收穫和春播的進展。
李康離開新安鎮的時候,這邊才剛開始收割,所以他並知道具體收穫如何,但想來跟伏羲鎮那邊相似,冬小麥也算豐收。果不其然,平均畝產近二百斤,比伏羲鎮還多了近二十斤,油菜、蠶豆、大白菜現已堆滿了財政司倉庫。
而春播也進行了小一個月,不僅原有的土地上種下了金米,更是在原先的狩獵聖地東部草原現在基本上已經看不到動物了,人類的破壞力就是牛逼上開墾出上萬畝田地用於馬鈴薯的種植,只要捱過半年,僅此一項,就能解決大半人的口糧。
華夏元年五月一日,晴。
截至目前為止,華夏轄區內總人口已經突破了兩萬人,達到了兩萬零四百七十一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停的增長,因為李康總是發現人手不夠用,只能不停的召喚。
隨著河東地區的糧食不斷輸入,下半年秋收如果再次豐收,可以預見,華夏人口突破十萬的日子就不遠了。
當然,人口增加,好處有很多,許多工程可以加快進程,農田也可以繼續拓展,各大工坊產量也能得以提高,而系統又解鎖了幾項物品,李康的爵位成功晉升到男爵,正式位列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