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503.酒後茶
我下面來說說茶詩。
杜甫曾用十個字概括了李白的一生:「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這很公允。若非有好詩絕妙之詩千首,又有誰憐酒他一杯呢?可是我們似乎忘了他老兄還會在寂靜中迷戀煮茶品茗、吟唱出以茶入詩、令人銷魂的篇章。
這是究竟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這也難怪。因為前面我說過,茶之在中國,雖然跟酒一樣也是古已有之,際遇卻大不相同。在遠古,酒因需耗費寶貴的糧食而高高在上,大多只與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時刻、重大事件有關。其後慢慢進入社會中下層。到了唐代,因社會富足而大盛。而與酒相比,中國人飲茶,是從鮮葉生吃咀嚼開始,後漸漸演變為生葉煮飲,形成比較原始的煮茶法。直到唐初,也還主要還流行在南方,「北人初不多飲」。難怪有人說,大唐朝把中國的古代的歷史分成兩段。貞觀之制、開元盛世和酒,鑄造了她的浪漫的醉意的巔峰。安史之亂卻使它拐入慘澹的現實。這時,茶漸漸干預社會生活。而茶代表的恰恰是現實,是清醒。素有「茶聖」之稱的陸羽,就生活於中唐時期。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的誕生,成了這樣一個時代的接生婆。甚至就連茶字,也是他基於「荼」減一橫筆而發明的。因此,茶之入詩,也就很晚了。唐以前,幾乎沒有。終唐一代歷時近三百年,也只有約五百餘篇,大概只占全唐詩的百分之十。其後的宋代,已達千首之多。到近代,據初步統計,早已超過兩千首,琳琅滿目、蔚為大觀了。
504.茶詩
有唐一代,以茶入詩的詩人有一百三十餘,其中許多我們今日還念念不忘的著名詩人,都有詠茶之作。
而且大多是意味深長的佳篇。
這是個有意思的話題。有人把這些詩篇,從全唐詩里找了出來。比如,錢起(約722-780)有《與趙菖茶宴》;韋應物(727-約792)有《喜園中茶生》;孟郊(751-814)有《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張籍(約767-約830)有《茶嶺》;王建(約767-約830)有《宮詞》;劉禹錫(772-約842)有《西山蘭若試茶歌》;李紳(772-846)有《別石泉》;白居易(772-846)有《琴茶》;柳宗元(773-819)有《夏晝偶作》;元稹(779-831)有《茶》;杜牧(803-852)有《題茶山》;溫庭筠(約812-866)有《西陵道士茶歌》;皮日休(838-883)《惠山泉》;陸龜蒙(不詳-881)《茶人》(對皮日休《惠山泉》詩的和作)等等。
這裡有個規律。往往是年代愈往的詩人後,其茶詩愈多。比李白晚生十一年的杜甫(712-770),寫有三篇茶詩,已算是不少了。而其後不過晚生五十餘年的白居易,竟寫有五十餘篇。我把杜甫與白居易的各錄一篇如下,讀者可以一窺究竟。杜甫的《春風啜茗時》曰:「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翡翠鳴衣桁,晴蜓立釣絲。自逢今日粉,來往亦無期。」。老杜興之所至,懶倚石闌在桐葉上題詩,苦難中難得偷來半日閒。也無頹唐也無愁。白居易的《琴茶》則道:「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自拋官後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閒。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以琴茶自娛,同樣於萬般無奈中,傳達了中國讀書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不屈不撓。限於篇幅,我這裡不多說了。讀者諸君如果有閒暇,不妨找來讀一讀。
真的好有意思哦。
505.尊茶
下面該說到李白了。
李白好酒,則不必多說。至於茶,他之迷醉其間,卻並非我的杜撰。劉禹錫有《嘗茶》曰:「生怕芳茸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今夜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其中「老郎封寄謫仙家」,分明寫出有李白亦好茶。如無此嗜好,別人也不會「封寄」。
更直接的證據有沒有?有的。
李白有《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他說:「余聞荊州玉泉寺近清溪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鴉。按仙經,蝙蝠一名仙鼠,
六十五.酒神醉後是茶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