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畫水畫俱是心中話,你儂我儂均是情意濃。筆神閣 m.bishenge。com
南唐後主李煜在亡國後所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堪稱一絕,是其被毒殺之前所作,被稱為絕命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北宋趙佶國破家亡之時所作《燕山亭》,發出「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的淒涼哀嚎,廣為流傳。
但是,並非所有的亡國之君都有此才情,大明朝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則為我們留下了一段不解之謎,並以此引出兩世三府一帝王的恩怨情仇。
《杏花零》的故事,就是從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場文字獄開始的。
年,閏年,猴年,農曆甲申年,明思宗崇禎十七年,清世祖順治三年,大順朝永昌元年,大西朝天命三年。
這一年,亂世之秋,四政更迭,戰火紛飛,民不聊生。
李自成攻入北京,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殉國,大明王朝宣告結束,史稱「甲申之變」。
清兵入關後,遭到漢族等各民族人民的武裝抵抗,清朝發動了多次大規模的大型屠殺事件,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等等。
李自成攻入北京決定了大明王朝的滅亡,而山海關戰役則決定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大順還是大清主政中原。
而每一次新舊王朝的更替都伴隨著生靈的塗炭,家國的破亡,萬民的無助,無論是誰,都只是滄海之一栗,只能苟延殘喘,偷生度日,隨波逐流,儘量讓自己漂的更順暢從容些而已。
文字獄自古有之,但在清王朝統治的二百餘年間,從未間斷。
在順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四朝,發生過起,第一場文字獄是順治朝「張晉彥案」,以康熙初年莊廷龍明史案和雍正末年呂留良案為最大,涉及000餘人,以順治一朝最為黑暗,達到頂峰。
文字獄是清廷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手段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
究其原因一是清先祖世受皇封,入主中原後,忌諱於此,凡涉及此類者,皆以「大逆罪」進行殺戮;二是清初反清復明思想文化久不能除,引來統治者的強權高壓手段。
龔自珍詩云「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只為稻粱謀」,可見一斑。
上官青雲,禮部侍郎,京城著名的文人,才貌俱佳,樂善好施,結交廣泛。尤其和京城名仕刑部孟義仁和兵部謝泊安交好,三人並稱「京城三傑」。
時人稱他「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可見一斑,頗得京城文人與江湖人士推崇。
作為禮部侍郎的京城名仕上官青雲一府,平平安安,與世無爭,可以說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清入主中原後,因其巨大的聲望和在京城乃至全國文人中的口碑,用之,以封文人之口,日子倒也過得清閒自在。
順治十四年,黃昏,深秋。
日漸西山,寒意初現,看似柔和的暮光落在街上來往行人身上,掠過修繕不久的上官府紅漆大門,冰冷而麻木。
陡然間,眼見巷口一隊人馬由遠而近直向上官青雲府宅,扣開大門,為首是一名公公,上官青雲認得,乃是宮中太監之首,剛剛上位不久,皇帝身邊當紅之人,孫德勝。待引入中廳,捧出聖旨,抬起下巴,環顧四周,尖聲喝到「奉天承運皇帝,昭曰,上官青雲飽受皇恩,然其不思報國,大逆不道,勾結奸佞,摘取頂戴花翎,著刑部收監候審,欽此!」
上官青雲坦然自若,領旨謝恩。
孫德勝陰陽怪氣說到「上官大人,得罪了!來呀,帶走!」
說吧,頭也不回朝前走去,眾人分開兩旁,大氣都不敢喘一口,眼睜睜看著上官青雲被帶走。
待到府門緊閉,頓時府內眾人如油鍋入水一般,頃刻炸裂開來,上官夫人,一雙兒女,丟了魂一樣,管家下人,丫鬟婆子也不知如何是好。
入夜,掌燈,中廳。
上官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