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接受了低溫鋼材工藝的企業,有義務派出工程技術人員參與我們後續的其他材料科研工作,並且可以按照各自貢獻的大小,分享其他的材料科研成果。」秦海說道。
「這個條件……」樊志淵抽了一口涼氣,「小秦,你這不就是把各家企業都綁到一起來了嗎?」
秦海道:「正是如此。其實我也是受你們二位的啟發,才想到這樣一種模式。咱們現在有了低溫材料研究中心這個平台,未來還可以再擴展到高溫材料、耐腐蝕材料、密封材料等等領域。
化工領域使用的材料多如牛毛,其中最尖端的那些材料,我們基本上都不能自給。如果靠每家企業單打獨鬥地去開發,一來是實力不足,二來也難以保證他們有積極性。如果我們能夠用利益把大家綁到一起,共同開發,豈不是能夠最快地取得進展?」
「這個想法倒的確是不錯。」樊志淵說道,「如果真的能夠實現,那將是一項了不起的創舉啊。」
作為化工系統里最高研究機構的一名中層幹部,樊志淵對於系統內的科研情況有著深刻的體會。在化工領域裡,除了國家化工設計院之外,各省市都有自己的化工設計院,一些大型企業則有實力不俗的技術部、研究中心等,再加上諸如華清大學化工系這種高校系統的研究力量,全國從事化工技術開發的人員不算少,每年的總投入也頗為可觀。
可是,這麼大的研究力量,分散在不同機構里,就很難形成合力,這導致了許多大型的科研項目無法進行。而一些小型項目又經常出現重疊、撞車的現象。對於這種亂象,樊志淵痛心疾首,也曾多次向設計院甚至化工部的領導反映過,希望能夠有所改變。但看得到問題是一方面,解決問題卻是另一方面。化工部對於各地區和大型企業的控制力也是有限的,要想強行把大家的力量集中起來。難度非常大。
秦海提出的思路,與樊志淵以往的思路大不相同。樊志淵作為體制中人,思考問題往往是從行政角度出發,只會想如何用一道命令或者一個文件來達到目的。秦海的想法就不同了,他是一個經過市場經濟洗禮過的穿越者,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努力用利益關係把大家綁起來,有事大家一起做。出了成果大家共同享有。
這個思路說開了並不複雜,在以往也並非沒有人想到過,但要真正實施起來,卻還是需要一些條件的。其中最主要的條件,就是必須由一個具有號召力的主體來進行牽頭,讓各家機構唯其馬首是瞻。可是,化工部也罷,石化總公司也罷。雖然有一些行政權力,但囊中羞澀。很難讓下屬企業服從。秦海手裡握有幾十億的資金,又對材料科學的研究規律十分熟悉,無疑是一個最合適的牽頭人。
秦海原來並沒有考慮到這件事情,但聽吉振榮和樊志淵反覆向他講起部門協作的理念之後,他靈機一動,便想出了這樣一個方案。化工機械領域裡涉及到的材料是非常多的。他既然不能吃獨食,那就乾脆讓大家一起來出力,誰也別打算搭自己的便車。在研究過程中,他可以提供資金和設備,但最終的成果他是要拿去轉化為利潤的。而其他參與研究的單位,只能得到成果的使用權而已。
如果這種合作模式能夠實現,參與的各方都能夠得到好處,可謂是一個多贏的格局。當然,大秦集團作為牽頭者,在其中得到的利益將會是最大的。
「小秦,你真的打算這樣做?」樊志淵想明白了這其中的關竅之後,心裡莫名地有了一些興奮的感覺。他想到,如果這樣一種合作模式真的能夠形成,中國的化工科研面貌將會煥然一新,而他作為最早與秦海合作的人,在這個合作框架內無疑是能夠處於核心地位的。
秦海非常肯定地點點頭道:「我想好了,就以我們金塘80萬噸乙烯工程為龍頭,建立起這樣一個合作機制。要想承攬我們的項目,就必須參與我們的研究項目,否則別想獲得投標的資格。」
「我看可行。」吉振榮道,「80萬噸乙烯是一塊大肥肉,沒有哪家企業不想咬上一口。小秦提出來的這個要求,對於企業來說並沒有什麼壞處,相反,還能給他們帶來許多好處。如果材料方面能夠實現自主創新,擺脫對國外的依賴,這些企業的競爭力將大幅度提升,他們沒有理由不接受這樣的模式。
第四百四十三章 用利益綁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