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東唐再續 > 第209章 出鎮河中(七)

第209章 出鎮河中(七)

    更新時間:2013-05-11

    李曜聽了,心裡多少也還是有點得意,他打河中的主意不是一天兩天了,以他這種萬事三思於前的性子,豈能沒有備用計劃?需要用到水軍的可能性,他早有考慮,而且他的軍械監麾下,的確有兩百多艘大船,甚至這其中還包括不少試製的戰艦。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此時不出面,更待何時?

    不過李曜如今試製的戰艦,並不算多麼先進,這主要是因為河東比較缺乏造船業的人才,也缺少適合建造大型戰艦的場所,甚至造船器材都很缺乏。因為這些原因,軍械監目前試製的戰艦,也就是目前主流水平,這還是軍械監日益強大之後各方搜羅技術人才和圖紙才達到的水平,要不是去了一次揚州,這一點都辦不到。

    船舶作為水上交通以及商貿運輸的工具,在沒有汽車火車的大唐社會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李曜以製造商船為掩護試製幾艘戰艦,自然不成問題。作為有著現代社會思維的人,他對水運的重視性遠高於此時的「古人」,這或多或少的體現了他心中對海洋的嚮往,他雖然從沒想過什麼揚帆四海爭霸世界,但他的確希望將海洋探索精神植入這個時代。


    大唐的航運事業十分發達,李曜利用航運河道將軍械監的商業觸角遍布天下,自然不會忘了順帶將造船也帶動一下,為今後提前作個準備。所謂「天下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漢,前指閩、越,七澤十藪,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艦,千軸萬艘,交貿往還,昧旦永日。」又有說:「凡東南郡邑無不通水,故天下貨利,舟楫居多。」大唐航運,以長江為東西主幹線,南北有眾多支流及運河相溝通,其它江河水道交錯密布,處處可通舟航。凡是水路可通之地,都可以見到船舶的頻繁往來。

    不過若說造船,最盛者當在長江流域。

    在長江上游,造船業有著雄厚的根基。早在隋朝初年,信州總管楊素就曾「居永安,造大艦」。武德年間,夔州總管李孝恭東下征戰,於此「大造舟楫」。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準備跨海征遼東,下令各州打造艦船,鑑於蜀地「百姓富庶」,於是「遣右領左右府長史強偉於劍南伐木造舟艦,大者或長百尺,其廣半之」。艦船造成後,「別遣使行水道自巫峽抵江揚,趨萊州」。後蜀時,孟昶「取蜀官殿材,造船二百艘」。自隋至五代,四川地區的造船行業始終保持旺盛的勢頭。

    大唐劍南道的物資主要通過長江航運直下荊、湘,既能遠帆出海,也能轉航北方。杜佑說:「蜀漢之粟,可方舟而下,由白沙趨東關,歷潁、蔡,涉汴河抵東都。」沿長江直下,商貿交通暢行便利,往來船隻難以計數,對此,唐朝詩人多有描述。薛逢《題劍門先寄上西蜀杜司徒》有云:「梯航百貨通邦計」;盧綸《送何下第後歸蜀》云:「水程通海貨」。杜甫更有「蜀麻吳鹽自古通,萬斛之舟行若風」、「風煙渺吳蜀,舟楫通鹽麻」、「青簾白舫益州來」的諸多吟詠。

    到了長江中游,航道舒闊,沿江支流及湖泊增多,船舶的數量又明顯多於上游。李嶠《為第二舅讓江州刺史表》說:「荊門東會,舳艫相接」;符載《土洑鎮保寧記》曾說荊門至夏口四百里的航線上:「士民工商,連檣如雲,必將沿於斯、溯於斯,……輸其緡錢魚鹽丹漆羽毛。」由長江主航道南穿洞庭,進入湖南水域,船舶格外密集。劉禹錫說武陵:「擁楫舟為市」,沈傳師說潭州:「丹檻繚郭千艘屯」。潭州是唐朝的重要的造船基地。據《唐鑒》卷三記載,貞觀年間,朝廷「輸直雇潭人造船,……大船一艘庸絹二千二百三十六匹」。就船值與造價來講,潭州能夠承建大噸位的船舶。

    從鄂州下江州,便可通過鄱陽湖直抵洪州,在這段水域內,船舶最為集中。《唐國史補》中記載:「洪、鄂之水居頗多,與邑殆相半」、「舟船之盛,盡於江西」。廣德元年(公元763年),「鄂州大風,火發江中」,一次就「焚船三千艘」。可見鄂州江面上船隻的密集程度。洪州一帶的船舶數量也不亞於鄂州。獨孤及《豫章冠蓋盛集記》記載:「豫章郡左九江而右洞庭,……由是越人、吳人、荊人、徐人,以其孥行,絡繹薦至大江之涯。於是乎宏舸巨鷁,舳接艫隘。」符載也說:「斯郡也,……地侔千乘,艘駕萬軸」。洪州地區的造船能力相當充實,一次便能鋪



第209章 出鎮河中(七)  
雲無風推薦:  大明元輔  瑪寂大陸:洛門教宗  宦海龍騰  
隨機推薦:  天降鬼才  雨霧江南  韓娛之崛起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東唐再續"
360搜"東唐再續"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