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衣大炮威力強悍至斯,連在高台上見過城裡頭慘狀的明軍將士都不免心驚肉跳——要知道這僅僅只是十門紅衣大炮,要是有一百門豈不是能把整座城池都轟的灰飛煙滅?
城裡的韃子兵、蒙古兵、西域兵更是心驚膽顫,仿佛看到了末日來臨。這種強大無比的心裡震懾,是其他任何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城內,莽古爾泰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面對明軍的強大炮火,包括豪格、阿濟格在內的將領都要求即刻帶兵與明軍決一死戰,即便戰死,也要比這麼窩囊死要好!
而城裡的八旗旗民更是義憤填膺,現在他們連家園都沒有了,活著也沒指望了,倒不如與明軍拼了!
莽古爾泰很清楚,秦書淮炮轟阿什牛錄,最大的目的就是逼他出城交戰。
可是現在出城和找死有什麼區別?你以為城外那六萬明軍,還是幾年前的六萬明軍?那是六萬匹狼!
小不忍則亂大謀,足夠理性的莽古爾泰決不會在這時候出城!
他並不擔心,因為糧倉里的糧食他早在幾天前就已經全部搬到另一處秘密的地窖了,這些糧食足夠他支撐一個月,手中有糧心裡慌什麼?
而且他還有更大的計劃!
到了晚上,秦書淮下令停止炮轟,然後又派人將勸降書扔上城頭。
這次除了勸降,他還提議明軍可以後退一里,允許城內的老弱婦孺出城,由明軍妥善安置。
再次釋放善意,做出不想斬盡殺絕的姿態。
但是城內的滿人怎麼可能相信?想都不想直接拒絕了這個提議。
於是第二天,明軍炮兵再次轟城!
又是轟了一天!
這下,阿什牛錄就真的基本被夷平了!
城內所有旗民都只敢呆在地窖,根本不敢出來。
莽古爾泰依舊堅守不出。
於此同時,在開城。
趙率教的五萬大軍也已順利抵達。
守衛開城的正是從前方撤下來的多爾袞。
趙率教和秦書淮採取了同樣的策略,先是拿五門紅衣大炮轟城,轟了整整一天,轟得城內火光沖天,濃煙滾滾。
到了晚上,趙率教下令攻城。
他選擇攻城,一是因為開城的城牆相對較低,趙率教覺得應該能拿下。二是因為他想儘快占領開城,這樣明軍就完全掌握了主動——只要占領開城,黃台吉西逃蒙古之路就被堵死,他要麼往北去蠻荒之地過冬,要麼往東去跳海。
所以開城的戰略意義極大,趙率教必然要儘快拿下。
沒想到開城守軍的抵抗意志極為頑強,而且裝備極好,從火銃、弓箭、火炮到火油、瀝青甚至霹靂雷都有——韃子的霹靂雷無法批量生產,但不代表一點沒有。
明軍在夜幕的掩護下,呈三個梯次輪番進攻。
足足打了一個時辰,明軍才攻下城南一小段城牆。
正當趙率教要往那添兵時,忽然馬哨來報,在北邊發現大股韃子騎兵,正往這殺來!
趙率教早有準備,立即派了八千搶盾兵組拒馬陣,拉到北邊去阻攔騎兵。
可是當對方騎兵抵達時,他才借著照明彈的強光發現,那是茫茫多的一片騎兵!
目測數量至少在一萬五左右!
他震驚了。
按照預計,他認為韃子現在能抽出來的騎兵,頂多不超過五千。
為什麼?
之前兩場戰役,至少已經殲滅了近兩萬韃子騎兵,按照明軍的設想,韃子最多還剩下八千到一萬的騎兵撐死了。
而這些騎兵,總不可能全部集中在開城一處來用吧?皇太極就不在瀋陽配點騎兵?就不在阿什牛錄配點騎兵?
明軍,顯然低估了皇太極反擊的決心,也低估了韃子的騎兵數量。
開戰前韃子有三萬八千騎兵,眼下要剩下一萬八,這一萬八裡頭,除了三千拱衛瀋陽,其他騎兵全在這裡了。
至於阿什牛錄?一個騎兵都沒有!
這是莽古爾泰提出的戰略。
他領四萬兵守阿什牛錄,拖住秦書淮的大軍。
其餘兵力,則全部集中進攻相對較弱的趙率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