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點頭道,「也好,有秦兄與袁督師共同坐鎮薊州,朕就放心了。┡」
孫承宗沉吟了下,委婉地說道,「袁督師身為薊遼督師,薊州之防想必有他自己的安排。眼下薊州兵馬由袁督師節制,書淮小友去了那,還得注意主客之分才是。」
孫承宗是袁崇煥的伯樂,也是他的恩師,對袁崇煥的性格極為了解。在這個節骨眼上,袁崇煥是肯定不願意有人對自己的布置指手畫腳的。而且,行軍打仗也最忌諱軍令不一,一個戰區只可能有一個最高指揮官。崇禎剛剛說秦書淮與袁崇煥「共同坐鎮」薊州,這讓孫承宗有些不安,故而婉轉地提醒秦書淮,切勿越俎代庖。也暗示崇禎,千萬不要把秦書淮到達薊州定性為「共同坐鎮」。一旦崇禎給秦書淮這個權力,勢必會引起關寧軍的騷動。
他本以為以秦書淮的大局觀,自己即便不說這話,他也會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剛剛他說出來,其實更多的是講給崇禎聽的。
但這次秦書淮的反應,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秦書淮並未理會孫承宗,而是對崇禎說道,「皇上,袁督師的關寧軍兵強馬壯,守住薊州城自然遊刃有餘。不過,薊州城外的事情就不好說了。臣聽聞他到達薊州後,遣散了原薊州的六千多守軍。這些守軍雖比不上關寧軍,但臣以為如今正值用兵之計,若能收攏他們,亦可成為對薊州城外布防的一個補充。」
說到這裡的時候,孫承宗馬上說道,「皇上,原薊州守備張應元手下六千人馬,因鬧餉而聚眾滋事,袁督師怕有譁變之虞,便將他們遣出城外,駐守於薊門等地。老臣目前正準備派員接收,或將他們調回香河,打散後擇優編入大同、宣府的軍隊。」
這話先是為袁崇煥開脫。袁崇煥做事果斷,甚至有些獨斷,他的老師孫承宗就只好常常幫他擦屁股。大敵當前擅自遣散守軍,他要是不替袁崇煥說兩句,這罪名可大可小。另外,孫承宗也不希望那些被遣散的軍隊繼續存在於薊州,因為這些人與袁崇煥早已鬧翻,兩者同時存在於薊州,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此時的崇禎早已對袁崇煥有所不滿了。當初朝野上下瘋傳袁崇煥市米資敵,他不信,因為那是他自己親口同意的。後來又說他私下與建奴議和,他還是不信。但這種傳言多了,他總歸是要打個問號的。如今建奴從他袁崇煥的薊鎮防區翻過長城,如入無人之境,崇禎就是有再大的耐心,也不禁想問袁崇煥的督師不力之罪。只因現在能與建奴一戰的只有袁崇煥的關寧軍,因而他才對袁好言勸慰,希望他能戴罪立功。
所以,如果說在袁崇煥和秦書淮之間選一個他更加信任的人,他自然是選自己的秦兄了。
因而,他並未理會孫承宗,而是對秦書淮說道,「秦兄,那你以為,當如何收攏那些被遣散的將士呢?」
秦書淮道,「那便需要皇上聖旨一道,授權臣全權節制原薊州守軍了。」
孫承宗立即道,「皇上,老臣以為,薊州守軍本就因鬧餉怠戰,並無多少戰力,留在薊州也無甚助益。反而他們與袁督師不和,留在薊州或徒生事端。夫戰者,天時地利人和也。若人不和,其戰堪憂啊皇上!」
崇禎沉吟了一下。他向來對孫承宗十分尊敬,而且孫承宗的話也不無道理,故而有所猶豫。
秦書淮又道,「皇上,孫閣老所言不錯。不過,臣收攏這些兵馬後另有他用,決不會與袁督師掣肘,請皇上儘管放心。」
崇禎是有意偏袒秦書淮的,見秦書淮說的成竹在胸,於是立即借坡下驢,道,「既然如此,那朕便擬一道秘旨給你,由你節制原薊州守備兵馬便是。不過,孫老師說的也沒錯,有些地方你需注意才是。畢竟在薊州,袁督師是主軍,你是客軍,凡事切不可擅自做主、越俎代庖。」
秦書淮拱手一拜,「臣遵旨!」
孫承宗只好無奈地苦笑一聲。自己那個心高氣傲的徒兒與這個鬼谷高徒同在薊州,也不知道會碰出什麼樣的火花呢?希望是好的火花吧……
崇禎親手擬了一道聖旨給秦書淮,秦書淮拿到聖旨,按照禮節叩謝之後,便準備立即離宮。
快出御書房的時候,又被崇禎叫住了。
「秦兄!」崇禎快步走上去,又道,「秦兄新婚燕爾,卻又要奔赴沙場,朕委實內心難
第二百十七章 去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