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見姜盛如此冷淡,知道自己助董為虐的行為為姜盛所不喜,但至少姜盛沒有把話說死,王越還是有機會的,於是就不再強求。
姜盛回到未央宮之後沒多大會兒,王允、士孫瑞等人再次入宮來拜見獻帝。
王允見姜盛也在,拱手道:「董卓覆滅,子誠居功至偉啊!」
還沒等姜盛答話,獻帝道:「若是沒有王司徒的周密部署,豈會有今日之大勝?右將軍親自出手,也是錦上添花!」
姜盛一聽這話,心涼了半截,尼瑪,劉協你吃錯藥了?要不是我姜盛和六釵出手,今日能否除掉董卓還是未知數呢!
王允道:「皇上,董卓已死,還請皇上還政,主持大局!」
獻帝聽了這話,面露為難之色,這幾年他一直得過且過,哪裡接觸過政事?現在主持大局,他怎麼主持?
「朕對朝政荒廢已久,實不知從何做起。不知王司徒有何高見?」
王允道:「現在緊要的是要做三件事:一是清除董卓餘黨,抄沒郿塢;二是收編長安諸軍,重整兵馬;三是及時任命缺位朝臣,為主分憂!」
獻帝聽了連連點頭,說道:「右將軍統軍有方,這前兩件事可交由右將軍去做,這第三件事嘛,就勞煩王司徒薦才。」
王允道:「皇上,清除董卓餘黨並非軍務,乃老臣分內之事,老臣豈敢讓他人代勞?」
姜盛暗罵,王允這傢伙根本就是在奪權,藉機清除異己,但又不好跟王允當面爭權。
獻帝問姜盛道:「右將軍,你認為如何?」
「回皇上,末將並無異議。」
「好,此番剿除國賊,王司徒運籌帷幄,功不可沒,朕素聞王司徒忠義無雙,勤勉秉政,就由王司徒錄尚書事,總攬朝政;冀州牧、右將軍姜盛為大漢征戰多年,今又誅殺董卓,勞苦功高,特拜姜盛為太尉,總領軍事。你二人一文一武,一定通力協作,匡扶社稷,不要辜負了朕的厚望。」
姜盛和王允連忙謝恩:「謝皇上恩典!臣定不負皇上所望。」
獻帝自小就生活在權臣專權的環境中,現在給了他主政的機會,他卻沒有把握,還是把權力交了出來。
姜盛來自後世,對於家天下並不認同,但生活在這個時代了,還是入境隨俗,加上公主的原因,姜盛還是願意幫助獻帝執掌政權的,可獻帝竟然把皇權一把推開了,姜盛也不便多言,就做好自己的事吧。
姜盛派人通知甄儼的時候,甄儼才鬆了一口氣,他查了一夜也沒有找到姜盛,待知道姜盛去了皇宮之後,他感到大為羞愧,虧他還在姜盛手底下當了這麼多年的情報頭子,竟然關鍵時刻掉鏈子。好在姜盛安全,要不然他甄儼可就萬死難辭其咎了。
按照分工,重整長安的兵馬是姜盛的首要任務,好在董卓兵馬中有很大一部分將士都是原來南軍和北軍的人,姜盛首先從他們入手,這些人大多是低級軍官和士卒,董卓主不主政跟他們影響不大。
城中的兵馬除了宮中禁衛外,只有不到五千的南軍,姜盛憑藉太尉的職權和以往的影響力,很快掌握了這批人馬,但壞消息還是傳來了,董卓的女婿牛輔率軍一萬正在向長安城進發,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
長安城中亂成一團,戰亂還未發生,城中已經混亂,姜盛暗暗搖頭,這就是董卓掌握的長安城嗎?
王允已經開始清理董卓安插在三公九卿府上的各級官員,一時間弄的雞飛狗跳,現在長安百姓人心惶惶,有些人家已經舉家遷出了長安,姜盛在組織人員募集守城物資的時候,效果很不理想。
牛輔久在長安,熟悉城中的一切,嚴防死守肯定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守城物資募集多少跟事態發展沒有什麼影響,姜盛又在琢磨隨行的六釵來。
「姜九釵」是童琳從越女營中精挑細選挑出來的精英,對於暗殺這個活兒來說並不陌生,四釵俞湘尤其突出,前幾天姜盛讓他冒充貂蟬去董卓府就是看中了俞湘的過硬技藝,這一次,也不例外。
四釵和五釵自去準備不提,且說姜盛把長安城中所有能調用的兵馬都聚集到城南軍營的校場。
「諸位將士,今董賊已除,國運好轉,正是諸位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各級軍官空缺很多,就看各位能不能奮勇殺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