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雪,幽州大營安靜了許多,幽州成了無仗可打的局面,自從程遠志所部潰敗之後,幽州黃巾都是小打小鬧,成了流寇土匪,已經成不了氣候了。
這也與張角的調整部署有關,官軍在冀州、潁川大張旗鼓開始反攻,為了避免被各個擊破,張角令各州黃巾軍向中原集結,形成圍攻京城的態勢,決心與官軍決一死戰。
其實雙方都看得清楚,冀州和潁川區域的大戰直接決定未來天下的走向,無論是朝廷還是黃巾,都是生死攸關,輸不起!
幽州刺史郭勛掃平幽州黃巾之後就滿足於現狀,根本不考慮支援冀州的事,一來冀州沒有求援,二來他郭勛是幽州刺史,若是出兵冀州於理不合,所以就沒有出兵。姜盛趁此機會加緊了騎兵的組建和訓練。
姜盛派出多名士兵分赴各縣收購鐵器礦石,招募鐵匠,然後按照姜盛的圖紙打造新型馬鞍和馬鐙。馬鐙的歷史最早見於西漢時期,但最初的馬鐙是單側軟馬鐙,只是為了上馬快捷方便,其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馬鐙。
姜盛首創了雙側硬馬鐙,讓騎士騎馬更穩更省力,雙手都獨立出來,可以使用分量較大的長兵器,對於騎射的精度也是極大的促進,不過姜盛目前並沒有訓練騎射的打算,畢竟現在實力弱小,不會有成型的騎兵隊。
由於報酬豐厚,這些鐵匠們也是盡心盡力,日夜輪班趕工,終於在戰馬到位的第二天,交付了百套騎具。由於煉鐵技術的落後,統一配偶鐵槍的計劃失敗,眾人用的還是五花八門,有矛、有槍、有槊等,好在都是長兵器,用於騎兵作戰倒也合適。
姜盛的隊伍人少,作戰時不易引人注意,這新式馬鐙竟然沒有人注意,這也正合姜盛的意思,科技就是戰鬥力啊,姜盛打心眼裡不想讓人仿製,但開發出來到被他人仿製,期間不會太長。
三月中旬的時候,姜盛的百人騎兵隊算是組建完成了。姜盛看著這支叫花子隊伍,嘆了口氣。畢竟大部分都是皮甲,若是用來沖陣,必死無疑,不過總比步卒要高端。
為了掩人耳目,不引起幽州方面的注意,姜盛在大興山選了一處可進可退的空地,建立了簡易的營寨,由張郃負責,平時訓練完畢後就把戰馬留在此處飼養,而百人隊則留了三十人留守臨時營寨,其他人還是在姜盛的帶領下化作步卒回大營。
近幾日,義兵走的走,散的散,姜盛的百人隊減少了三十多人,並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
估計郭勛也意識到自己號稱十萬的幽州軍水分太大,大部分由義兵組成,由於郭勛等幽州高層的區別對待,義兵散了大半。為緩解這種不良態勢,郭勛決定大宴將士。
一壇壇美酒送到了各營,一擔擔豬羊肉都下了鍋,幽州大營像是過年一樣,多日來的疲軟士氣得到了緩解。姜盛自然不會忘了荒郊野外的張郃他們,於是趁夜派人送了酒肉去臨時營寨,留守的士卒對姜盛的擁護又增了一分。
宴後郭勛封賞,劉備的部隊得到了鎧甲軍械,劉關張都有賞金,劉備的義兵隊伍幾乎跟正規軍同樣裝備和待遇了。而姜盛帶領的義兵雖說也分得了少量賞金,但沒有鎧甲武器的補給,看來這郭勛根本就是眼裡容不下沙子,對於義兵,仍然是親疏有別。
姜盛麾下士卒都是憤憤不平,但姜盛卻是一笑而過,因為他在借勢,士卒們對郭勛的抱怨越多,將來拉走這支隊伍就會面臨更少的困難。不管怎樣,士兵們在臨時營寨的體能訓練仍然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俯臥撐預備——每人連續做一百個!做不完的,中午沒肉吃!」姜盛吼道。
「那要是按著標準做完了呢?」有兵士起鬨。
「按標準做完的,中午有肉吃!」姜盛笑道。
眾人鬨笑著開始做俯臥撐,可這一笑,破了氣力,有幾個當場就做不下去了。
「快點做——趴下的人越來越多了,鍋里的肉可還是那麼多!誰越堅持到最後,分的肉就越多,加油!」姜盛喊著。
時間不長,還在繼續做俯臥撐的就只剩十來人了,而鍋里的肉香開始飄了起來。早已放棄的人受肉的誘惑,又開始做了起來。
快到中午的時候,能做的都做完了,剩下的也都是確實做不起一百個俯臥撐的。
那十幾個做完了的,都分到了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