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期間,雷達就已經出現了地面雷達、艦載雷達、航空雷達等敵我識別功能的雷達技術。
當然二戰之後的雷達技術就更加是越來越先進了,例如有單脈衝角度跟蹤、脈衝都卜勒信號處理,一直到21世紀的紅外光、紫外光、雷射等多種探測手段來探測敵軍的飛機。
而在後世一般飛機探測雷達都是水平掃描雷達,和方位探測雷達組合一起使用的,因為這樣就可以通過兩部雷達的信號,來更加精準的探測出敵軍飛機的飛行高度和所處的飛行位置。
不過現在的1940年期間雷達技術還不是很先進;比較著名的就是在1936年1月英國羅伯特·沃特森·瓦特在索夫克海岸架起了英國第一個雷達站。
即二戰時期著名的鏈向雷達站,後來為了加強對德軍的航空部隊的偵察,在1937年馬可尼公司一共替英國加建了20個鏈向雷達站。
並且在1943年底將鏈向雷達站,低空鏈向雷達站和超低空鏈向雷達站一起共同組成一個強大的鏈向雷達網;而現在的陳炎龍就是要把英國的那一套雷達技術先偷竊過來進行使用。
而且他還打算將平面位置PPI顯示器,和GCI雷達整合在一起,用來研製出英國於1941年元旦開始投入使用的改進型7型雷達,給德國航空軍進行大規模全國使用探測。
因為 7型雷達的大型天線陣列能夠在每分鐘1圈至8圈的轉速範圍內旋轉,得以覆蓋360度全方位;比起鏈向雷達站的製造技術要先進一些,而且以現在德軍的科學技術實力也是能夠大批量進行生產投入使用的。
當然他心目中最想現在就能夠擁有更加先進的預警雷達,航空管制雷達,和戰場偵察雷達;最好能夠達到後世50到60年代的科學技術水平的雷達設備。
但是這些設備要先進一點的話,最快也要到1943年才有預警雷達,以及過了1943年後才出現的真空管──磁控管的雷達,以及47年才有的線性調頻脈衝雷達,和50年的超距預警雷達系統,可以追蹤到超音速飛機,和之後的脈衝都卜勒雷達......
不過對於前世來自21世紀的特種兵陳炎龍來說,他曾經深入學習過一些比較先進的雷達的製造過程;所以此時此刻的他是絕對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提前讓這些40和50年代的雷達產品提前面世。
所以當陳炎龍在決定完自己要儘快研製出更加先進的噴氣機之後,他就到自己的房間裡面去繪製一大堆雷達設計圖。
在繪製的時候,他一邊思考著要馬上給德國配置的那些類型的雷達,一邊在思考著在德國那些地區進行配置這些雷達。
而他最後繪製出來的雷達圖紙,依然還是先決定製造英國人所研製出來的PPI顯示器,和GCI雷達整合一起的7型雷達,以及還要部署50個雷達站,即將鏈向雷達站,低空鏈向雷達站和超低空鏈向站所共同組成的鏈向雷達網,全部建立在柏林和柏林郊外一帶,進行偵察英軍的飛機來襲。
而且GCI雷達站建成之後,他還要將整套雷達系統的指揮;引導,控制和截擊,以及雷達車等技術的發展加快速度發展成熟起來。
因為他接下來就要在1944年年初之前,能夠讓德軍研製生產出先進的預警雷達,磁控管雷達和線性調頻脈衝雷達出來。
甚至是在50年代中期美國裝備的超距預警雷達系統,可以探尋超音速飛機,以及不久之後的脈衝都卜勒雷達。
和在1959年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研製出的彈道導彈預警雷達系統,和空間軌道監視雷達,以及人造衛星。
當他繪製完畢之後,他就伸了伸懶腰來到自己房間的落地玻璃窗前;凝望著柏林總理府外面那星河燦爛的夜空陷入了沉思之中。
「還有不到2年的時間就是德國戰敗的時候,我真的能夠改變我的命運嗎?」
之後,陳炎龍有點擔憂地喃喃自語道。
不過很快他就將這種擔憂給壓制了下去,然後又去繪製關於電子元件電晶體的發明設計圖紙。
電晶體的發明,根據後世網絡上的歷史資料記載是在1929年就有了人去進行研製的了,他就是工程師利蓮費爾德,並且還成功申請了電晶體的專利。
但
第六百四十八章 元首的新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