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原來如此。一筆閣 m.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何瓊芝揉了揉自己笑得發酸的兩頰,默然沉吟道,「林……林……有鶖在梁,有鶴在林[1]……林……」念著鄧林的名字,何瓊芝似有棖觸地感慨了起來。
那凝重的神情猶似一位用筆勁健的畫工用洗鍊而粗疏的線條在她那宛若一潭死水的眼眸之中勾勒出了粼粼波紋,同時又用一支蓬鬆而瘦硬的枯筆在她那清癯的臉頰上皴擦出了翳翳峰岫。
水光渺渺,林木隱隱,畫工筆致深沉而老到,將這位老婦人的面容修飾得蒼勁而樸拙。
鄧林覷著何瓊芝口中念念有詞若有所思,不知其所云,亦不知其所思,他低頭啜了口茶,又轉頭看了一眼牆上的那幅《鹿鳴圖》。
畫面生動而饒有意趣,筆法平淡而不失天真,可鄧林的心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就好像在這幅溫馨無限的畫幅之外,還有一雙窺伺已久的眼睛正隱藏在不為人知的草叢之中。
然而,杏娘的一句話又讓他的這種感覺頃刻化為了虛無。
杏娘說:「鄧郎中有所不知,王二叔與我崔叔乃是知交。」
「哦——怪不得崔舍人會收藏著那幅畫。」鄧林頗為意外的一聲「哦」,然後又不無欣喜地問道,「哎,我聽我爹說,他當年突然就失蹤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崔舍人既與他是知交,可知曉些內情嗎?」
「王二叔突然失蹤,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崔叔最後見他,也是在宮裡的畫院裡頭。這些年,崔叔也一直明里暗裡地托人打聽他的下落,可就是一直沒有他的音訊。」杏娘不無遺憾地說道,「你剛說的那幅《鳥鳴澗》,他也沒有畫完。」
於「知交」二字上,崔洵雖然有愧於「相知」之誼,但終究無負二人「相交」一場。
「聽說他失蹤那會兒,我爹還出去找了呢,以為他又掉到哪個山溝溝裡頭去了呢,結果找了好幾天也沒見著人影,倒是把自己給困在山裡頭了。虧得這世上好人多!」鄧林帶著戲謔的口吻回憶著自己父親的熱心與粗心。
曾經,鄧林的父親無負「一見如故」之誠樸,為著一面之緣幾次深入山林;如今,子承父業,薪火相傳,鄧林在這方面的努力和能力更是「青出於藍」。
他與何瓊芝、杏娘雖是頭回相見,但其話題延伸的廣度和深度已經超出了一般人對於「頭回相見」這四個字的常規認知範疇。
「我爹當年打聽過,官府那邊說他沒有出城的記錄。那就是說他一直在城內,那人會去哪了呢,他又不是小孩,總不至於是拍花子的拍走了吧。哎,你們說會不會是被那些白日撞的強盜給劫了?可強盜劫財,劫人作什麼?他又是個男的。難道說,掉進『無憂洞』里去了?」
鄧林的諸多猜測都是基於一般的失蹤人口去向而推導的,並無十分的證據,所以他的語氣也多是含糊的,而說到最後一個猜測時,他的語氣驀地一轉:「哎,你們有沒有聽說,有人說他得罪了蔡京,所以被這奸賊給秘密——」
鄧林微微伏下身來,於籠袖之中悄悄地掏出右手,在腰腹間秘密地一翻掌,做了個刺殺的動作,表情神秘而戒懼,掌緣之「鋒利」讓他的雙目瞬時作出了一個畏光式的條件反射。「暗殺」結束後,他將寒光凜凜的「兵刃」復又收回到了他那溫暖的袖筒之中,義正辭嚴地挺身道:
「要不然這麼一個大活人怎麼能說不見就不見了呢!天子腳下,除了他,誰還能有這個能耐。」
在民間,人們由於自身所處環境以及所處階級的局限性,總喜歡假用自己的主觀情感或者說是偏見,對一些未了之公案和一些無稽之懸案,作出一個合乎大眾普遍意願而無實質依據的「公義判決」,然後在一系列捕風捉影和人云亦云的輿情推動之下,將這個「判決」定為這個案子的最終結果,也算是普羅大眾路見不平時的一番義舉。
從人群中來又往人群中去的鄧林對這樣的「公案」頗感興趣,他時常與人討論案情研究證據,但他不會盲目地聽信他人的說辭,也不會輕易地接受別人的結論,除非案中涉及官欺民或官壓民的情節,他那顆救世濟民的善心就會毫不猶豫且毫無保留地倒向弱勢群體的一方。
在王希孟離奇失蹤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