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倒勾狀的「泥鈕」,上面扣一個器蓋,罐內放置有成人的頭骨和四肢骨。伊川縣土門仰韶文化遺址中曾發現兩座這種瓮棺葬。1960年與1962年夏,北京大學考古實習隊曾兩度去伊河流域考古調查,在土門仰韶文化遺址中先後共發現十多座同樣的瓮棺葬。從罐內放置的成人頭骨、肢骨和盆骨觀察,皆是二次裝入「瓮棺」的。但在這些瓮棺葬的附近未發現成人二次葬的土坑墓。
第二類:夾砂罐(瓮)與盆或缽合成。罐(或瓮)內置一小孩屍體,其上覆蓋一個或兩個陶缽,缽底部鑽一小孔,此類葬俗在陝西寶雞北首嶺、西安半坡遺址發現最多。河南洛陽王灣遺址、臨汝大張、陝西邠縣以及河南省西南部的丹江沿岸也有發現。
這類也有成人瓮棺葬(二次葬)。如1972年在臨潼姜寨仰韶文化遺址曾有發現。
第三類:豆與鼎合成,也有用器蓋(三足盤)與夾砂罐作葬具的,均為小孩瓮棺葬,在魯山邱公城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六座
第四類:兩件半截尖底瓶合成。在洛陽王灣仰韶文化遺址**發現三種不同形式的「小口尖底瓶葬」,計40多座。一種是尖底瓶的上半段與另一件的下半段合成;一種是兩件尖底瓶的上半段合成;還有一種是兩件尖底瓶的下半段合成。這三種葬具都是埋葬小孩的。通常都是橫置,埋在房子的周圍。
第五類:尖底瓶的上半段與直筒罐(缸)合成。內盛小孩屍體後橫埋在住屋附近。此葬具曾發現於洛陽王灣仰韶文化遺址中。
河北遷安發現戰國時期「瓮棺葬」的「一釜兩瓮」的形式。
2005年,河北省考古人員在河間市發現漢代和唐代的墓葬群,其中包括西漢時期瓮棺葬7座,瓦棺葬3座,在瓮棺上還發現了可能是希望死者靈魂復生而打鑿的小孔。為配合河北滄州到保定的高速公路建設,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牽頭對沿線進行考古調查,在河間市區西北約7公里小張莊村南,發現一個漢代和唐代的墓葬群,通過發掘,共找到墓葬13座,分為南北兩區,其中有西漢時期的瓮棺葬7座、瓦棺葬3座,唐代的磚室墓3座。瓮棺和瓦棺葬主要在北區發現,南區僅發現唐代磚室墓兩座。勘探表明,北區的南部和西部還可能有大面積墓葬存在。瓮棺葬和瓦棺葬都是漢代埋葬未成年兒童的方式,這麼多瓮棺葬和瓦棺葬的發現,證明當時這一帶兒童死亡率較高。
2014年8月31日,河北省文物部門日前在位於任丘市青塔鄉後趙各莊村村北的西漢高郭侯國國都遺址進行第二次考古發掘時,在牆體倒坍夯土中發現了戰國時期的瓮棺葬以及尚待確認年代的一條南北向古道路。
尉遲寺遺址
尉遲寺遺址考古——首次發現兒童瓮棺葬
稱為「中國原始第一村」的尉遲寺遺址,是5000年前原始人生息的地方。在考古發現的40個墓葬中,兒童瓮棺葬就占了32穴。
2003年11月21日訊11月18日,考古工作者在蒙城縣尉遲寺史前遺址大汶口文化層發現一座最早期的兒童瓮棺葬。據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懷研究員介紹,這是第十三次發掘以來,在尉遲寺史前遺址發現的首座最早期的兒童瓮棺葬。
這座兒童瓮棺葬在探方的西北部被發現,從已經暴露的墓葬和地層看,它埋設在大汶口紅燒土房址的上面,直接打破了紅燒土居住面和最早的建築面。專家介紹,這個墓葬在房子的建築之上,它是埋葬最早的一批墓葬,也是整個尉遲寺史前遺址中最早期的墓葬之一。
王吉懷研究員說:「從地層看,它打破了房子的建築層,同時,出土的器物也帶有明顯的早期特徵,有文化特徵比較明顯的鑿形足,由於房子比墓葬早,在房子裡出土的這種足是鴨嘴形的,它不僅扁,而且兩頭還要寬一些。而在這個早期墓葬中出土的就是鑿形了,它像鑿子一樣,這就是說墓葬晚於房子。」
專家還對埋葬的用具進行了分析,專家認為,這是一個並不完整的大口尊,墓葬的底下用其他的陶器作下半部的葬具,把孩子裝進去以後,上邊又蓋一件東西,屬於兩類器物組合成的葬具。這種葬具規格雖不高,但也不屬於貧窮家庭的孩子,很可能是一個一般家庭孩子的墓葬。
山東
山東廣饒縣看守所在建豬圈挖
關於瓮棺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