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玄幻小說 > 棺山夜行 > 關於瓮棺葬

關於瓮棺葬

    瓮棺葬是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瓮、盆為葬具,大多將小孩的屍體殮入其中,埋葬,還有用來埋葬成人的。這種葬俗流行於新石器時代至漢代。

    瓮棺葬,古代葬俗之一。古代以瓮、罐一類陶器作葬具的墓葬形式。多見於史前時代(中國流行於新石器時代直到漢代)。常用來埋葬幼兒和少年;但日本在繩紋時代和彌生時代有成人瓮棺葬。歐洲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的一些文化,還盛行以瓮棺盛放骨灰。多數埋在居住區內房屋附近或室內居住面下,也有專門的兒童瓮棺葬墓地。有人將洗骨葬和火葬的葬具稱作藏骨器或骨灰瓮,以區別於一般瓮棺。

    瓮棺葬,葬俗具體是:將未成年人(多是嬰兒)夭折後的屍骨放入陶瓮中,蓋上蓋子,埋於地下。這些陶瓮以及瓮蓋不是專門燒制的,而是將日常生活中的儲物器隨機拿來用於埋葬之用。因此,出土的瓮棺規格不同,形狀各異,其中瓮蓋也是由陶片、陶缽以及陶盆等隨機組成的。眾多的兒童瓮棺墓,既顯示出當時社會生活水平低下兒童死亡率極高的現象,也說明兒童受到了特別的照顧。此外,很多瓮棺底部或用作棺蓋的盆上,大多有一個小孔,有的鑽成很規則的圓形,有的則是敲擊成不規則的形狀,小孔上往往還加蓋一塊小陶片,其內表面還塗有紅色顏料。

    瓮棺葬出現於新石器時期時代,至解放前,我國西南邊疆的一些少數民族中還保留這種習俗。瓮棺葬具絕大多數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陶器。有的器物在出土時表面還留有一層黑灰或草泥土痕跡。在仰韶文化半坡等遺址中也有尖底瓶瓮棺或陶罐口部相對,瓮棺為橫置。漢代瓮棺葬多由盆形和筒形的陶質器物套接而成。

    嬰幼兒瓮棺葬多出現在居住區,是體現當時人們對小孩子的體貼和愛護,以防止野獸對小孩子屍體的傷害;再或是因小孩太小,未行「成丁禮」,故不能埋進本族成年人的公共墓地。也有研究者認為瓮棺是死者實現轉生前所居的模擬「子宮」,成人瓮棺葬的墓主是某些原始氏族部落的精英人物,用瓮棺葬埋葬這些精英和夭折的兒童是為了加速死者的二次轉生。

    弧腹的元代瓮棺葬

    在呼市博物館見到這個元代的瓮棺葬,是文物工作者在呼市舍必崖村徵集到的這個元代的瓮棺葬為泥質灰陶,直口短頸,弧腹,平底,並呈塔的形狀。

    相關史料記載到,瓮棺葬常用來埋葬幼兒和少年,是將屍體或骨灰殮入瓮具之中,而後或埋入地下或投入水中的一種葬法。中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里常有兒童瓮棺葬,個別成人也有用瓮棺,一般用2或3件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多數埋在居住區內房屋附近或室內地面下,也有專門的兒童瓮棺葬墓地。有人將骨葬和火葬的葬具稱作藏骨器或骨灰瓮,以區別於一般瓮棺。

    瓮棺為何有小孔


    在我國內蒙古出土的瓮棺上都有小孔,目的是讓死者的靈魂自由出入。相關史料記載到,少數民族也受到這種葬法的影響,但他們往往是將其用於二次葬和非正常死亡者。如舊時的我國畲族人死後,便是先停棺於野外,數年後用火焚化,把骨灰收入罐中,然後再行土葬;水族認為患麻風病而死的人和因難產而死的產婦都不吉利,其陰魂會傳染後世,因此他們對這樣的死者先行火化,然後把骨灰盛於壇中或土缸中,用一土缸倒扣其上,再封閉埋葬。這種葬法俗稱為「倒缸葬」。

    仰韶文化的瓮棺葬大體有五類不同的埋葬形式

    其葬具的組合是:

    1.器蓋與直筒罐(或缸);

    2.缽(或盆)與夾砂罐(或瓮);

    3.豆形器與鼎;

    4.兩個半截的尖底瓶;

    5.半截尖底瓶與直筒罐等。

    以上五類葬具中,除第一與第二類的瓮與盆有成人二次葬外,余皆為小孩一次葬。根據實物觀察,當時人們用作「瓮棺」的葬具,絕大多數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陶器,有的器物在出土時,其表面還留有一層黑灰或草泥土痕跡。

    瓮棺葬一般都埋在人們居住區的周圍。其葬式除條四、第五類(尖底瓶葬)或是瓮與罐口對口的葬具為橫置埋葬外,其餘皆豎立或稍作傾斜埋葬。仰韶文化中常見的幾類瓮棺葬:

    第一類:直筒罐(缸)與器蓋合成。罐的口沿外壁附有五



關於瓮棺葬  
92靈魂推薦:  發丘門盜墓傳奇  
隨機推薦:  末日崛起  武道大帝  奧特時空傳奇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我在異界有座城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棺山夜行"
360搜"棺山夜行"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