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媒體記者,追求新聞的新鮮度,新聞新聞,顧名思義,就是要新,必須是第一手的消息,才有價值。
可華夏女記者是更高一層的媒體記者,她並不急著追求新聞的速度,她看重的是新聞的質量。
她天生就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別的記者,在陳述韓醫挑戰中醫這個事件,她卻在追本溯源,查找許鎬的爺爺,為什麼至死都不忘叮囑孫子要打敗中醫。
女記者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查閱了許多舊的文檔和資料,終於找到了原因。
許鎬的爺爺許崇光,當年也是韓國首屈一指的醫者,也繼承了醫聖的名號,地位不比現在的許鎬差。
他醫術高明,心氣更高,懷有大志,所以去了華夏,跑去和當初最有名的晚清名醫李大椿切磋醫術,結果落了個一敗塗地,只能灰頭灰臉的返回了韓國,終生不再踏入韓國的國土。
這件事被許崇光視為一生的恥辱,所以他到死也放不下,給許鎬留下了打敗中醫的遺願。
找到了這個勁爆的素材之後,華夏女記者才開始打開筆記本電腦,敲字寫稿。
她用譏諷的詞句,嘲笑了許崇光多年前的失敗,佐證了韓國人不自量力的習性,由來已久。
又用了極具煽動性的言語,描述了金振恩的囂張氣焰,提起他多看不起中醫,又狂言要讓韓醫取代中醫,中醫註定被淘汰。
女記者還配上了幾張金振恩演講的照片,選取的拍攝角度十分巧妙,讓原本看上去一表人才的金振恩,看上去表情陰鷙,暴戾自大。
這還不止,她甚至巧妙的將這個挑戰上升到了兩個民族之間的歷史過往,呼籲華夏中醫,一定要接受挑戰,讓韓醫見識到中醫的強大水平,再也不敢提出這種荒誕無稽的言論。
毫無疑問,金振恩的策略成功了,華夏女記者確實被激怒了,而她的反擊方式,就是激起華夏中醫乃至華夏人民的怒火,讓他們迎接韓醫的挑戰。
文章的最後寫道:韓醫效仿古人,採用乘坐船隻的方式登陸華夏國土,第一站便是山東半島,山東名中醫,便是華夏中醫的第一道屏障,希望挑戰結束之後,他們還能趕得上回去的船隻。
這篇連夜趕好的稿子,很快就通過網絡送到了中央電視台的總部,領導人十分重視,選做了重點的頭條,發到了各大地方媒體網站以及報社。
第二天,這條新聞吸引了將近兩億人的關注,華夏的各大媒體論壇,清一色都是關於這條新聞的留言,訪問量比往常多了三倍不止。
留言的內容,雖是千奇百怪,總脫不開兩個主題,一是韓醫不自量力,而是中醫必勝。
就連平日那些喜歡看韓劇,追韓星,吃炸雞啤酒泡菜的韓粉,也轉變了立場,支持華夏中醫去打敗韓醫。
由此可見,當一件事情上升到了民族的高度,大眾就會眾志成城,一致對外。
山東省內的名中醫,也陷入了一個輿論的漩渦之中,不管在家裡,門診,還是餐廳,任何一個地點,都有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鼓動他們要迎接韓醫的挑戰,一揚我華夏人民的國威。
到了這步田地,中醫無法明哲保身,已是不由得不應戰了,畢竟這個社會,遵守的本就是少數服從多數的鐵則,任何的決策,都無法跟民意相悖。
華夏中華中醫藥協會,在中午十二點,通過官媒,正式宣布,歡迎韓醫的到來,中醫不懼任何挑戰!
半個小時後,山東中醫協會,宣布了接受韓醫挑戰的中醫名單。
他們並沒有對韓醫引起重視,名單之中,醫術大多數都是二流的水準,因為成名已久的一流中醫,根本就不屑於與金振恩他們比試醫術,認為勝之不武。
名單一出,華夏方面,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殺雞用不著宰牛刀,區區韓醫,本就是三流水準,又何必要委派一流的中醫,讓他們輸得太難看?
醫聖許鎬,在韓國的名聲是很大,可是華夏僅有極少數人曉得,至於金振恩,朴無邪等徒弟,別說在華夏了,甚至在韓國也是名聲不顯,再有許崇光多年前的慘敗鋪墊,所謂的醫聖一門,在華夏人看來,不過是跳樑小丑,跟韓國近些年的鬧劇一脈相承。
群體性的行為,帶有一種莫名的狂熱和榮譽感,可以一個人的思
第七百六十章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