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榮吩咐綠佩將馬車喚來,打算先去溫府看望祖母和阿娘,一起用過午膳後再回南賢王府。
哥哥軒郎離開了,溫榮心裡明白,祖母、阿娘的心情定與她一樣。這幾日最難熬,她該常去溫府,一來與祖母、阿娘做個伴,二來可打發漫長時光。
溫府自是滿園惆悵,穆合堂里謝氏和林氏皆眼圈紅紅地靠在軟榻上發怔。聽到溫榮來了,謝氏直起身子,精神似恢復了些,而林氏想起溫榮夫郎也去了邊疆,更唉聲嘆氣起來。
溫榮本打算像往常一樣坐到祖母身邊的,可林氏看到溫榮進內堂,率先起身迎上前,一下子摟住溫榮哽咽,連聲感慨苦命孩子。
溫榮也不知那苦命孩子是在說她還是指遠赴邊疆打戰的軒郎,只單瞧見林氏悲傷的模樣,她就忍不住跟著一起抹眼淚了。
林氏哀戚戚地說道,「我早說不同意軒郎習武的,這不,府里點頭還沒一年呢,就去那甚地方風餐露宿,一旦開始打戰,生死未卜。偏偏你夫郎和大哥一起出征,留了我們這些婦孺在京里擔驚受怕。早知如此,就該讓軒郎早些成親,若能替府里添個孩子,也不至於這般冷清淒涼。還有你,」林氏越說越心裡越堵的慌,「你都成親大半年了,這肚子怎無一絲動靜。罷罷,還好現在年紀輕,只不知王爺幾年後能回來,王爺不在盛京的這段日子,左右你一人在南賢王府無事,每日過來。娘親手替你熬補身子的藥膳。」
溫榮被阿娘說的面上掛不住,她本期著祖孫三代可以互相安慰。這會兒阿娘注意力似轉移了,也不提軒郎他們。卻開始管起她的身子。晟郎離開盛京,在阿娘眼裡,她怕是又成了未出嫁的娘子。
溫榮也不知該如何答應,若她常回來吃阿娘煮的藥膳,能令阿娘不因為軒郎離開而每日鬱郁難安,她倒還真是願意的。
謝氏先聽不下去,朝林氏說道,「你這當阿娘的怎那般不曉事,王妃這會兒明白著才在朱雀大街走了一遭。正累著呢,就算要說話,也該將王妃大氅解了,拿個手爐來,請王妃坐下歇著。」
林氏一愣,看了溫榮一會兒,才發現溫榮兩鬢沾了水霧潮氣,明顯是一早就出府在外頭站好久的。林氏十分不好意思,趕忙牽了溫榮坐在軟榻上。汀蘭已經捧了手爐過來,溫榮手指被凍的紅腫,謝氏和林氏看到了心疼不已,林氏又忍不住埋怨幾句。道出征的皆沒良心。
溫榮抿嘴笑道,「阿娘此言差矣,突厥都快打到聖朝家門口了。國在家在,國破家亡。聖主有要求。這一戰必須大傷突厥元氣,令突厥至少安靜三十年。晟郎、軒郎他們其實是為了保護我們。為了我們能有安生富庶的日子過,才遠赴邊疆的。」
林氏眼圈又紅起來,「我也明白道理,可聖朝那般大,能差了他幾人麼?林家大郎也是,口口聲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可他們一個個可知曉,我們心疼的每宿每宿睡不著覺,睜開眼就忍不住落淚,你舅母前兩日才當眾說了,說那些個郎君打小之乎者也,好似滿腹經綸,其實不然。我們這些婦孺都知曉五經正義里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齊家可是在治國平天下之前的,可他們連個娃都不給府里留下,就滿口國家道義地跑了。」
溫榮求助地看謝氏,阿娘滿心怨氣,怨軒郎不曾成親,不曾給她留個孫子了,可抱怨也無甚用,所有人都沒辦法。
謝氏果然不滿地說道,「夠了,天天念叨幾句俗不可耐的無用廢話,光顯你眼界心胸狹小,也不怕丟人遭人厭棄。榮娘過來,讓祖母仔細瞧瞧,這幾日似圓潤一些,不像秋天那般瘦削,現在王爺雖不在府里,可你更要注意和照顧好身子,如此才對得起遠在邊疆的王爺,將來王爺回來看到你一切安好,也能安慰。」
溫榮連連點頭,「祖母所言極是,兒定然會照顧好身子的。」
茹娘在旁好奇地問道,「先才阿姐真的去送將士了嗎,那場面是不是很壯觀,聽說聖主親自護送,而太后、皇后都到城門上了。」
溫榮笑道,「是的,城裡許多百姓都來了,此次六品以上新晉將士多是貴家親眷,在城裡少不得引起轟動,茹娘怎未去瞧熱鬧。」
茹娘頗為委屈地看了謝氏一眼,「祖母擔心兒惹禍,不肯了。」
溫榮頜首道,「也是,街上人多,難免魚龍混雜,祖母是在替茹娘著想。王爺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