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老夫人見到溫世珩這般狼狽,亦是驚訝,蹙眉關切地問了幾句,知曉溫世珩是在堤壩上被寒風吹傷的,便再無話可說,打發了溫世珩回屋歇息。
方氏心裡倒是說不出的暢快,顫著眉毛與溫老夫人說道,「阿家,瞧見老三的模樣就知地方官不好做,故老三才想盡法子回盛京做京官的。」
溫老夫人籠著裹了銀裘的鎏金鉚扣暖爐,不屑地瞥了方氏一眼,「拋去家事不言。單論做官,鈺郎、玶郎皆及不上老三半分。聖主命老三前往杭州郡督檢堤壩,他能親自往堤壩勘實情。可鈺郎呢,日日不務正業,枉費了國公爵位,你是鈺郎妻子,非但不勸夫郎,反在這說風涼話。」
方氏用錦帕捂住嘴笑,心下十分不以為意,只想溫世珩不過是傻子,哪有御史台京官到地方去受苦的。
方氏如今只關心另外一事,「阿家,現在老三回來了,我們為四丫頭安排的親事,可還能照辦?」
前幾月別宅婦鬧黎國公府的事情,幾是傳遍了盛京貴家,方氏差點被喚到官府問話,溫家為此上下打點,沒少花錢兩。
拖了數月,這事才涼了下來。
方氏娘家胞弟在京任少府監監丞,方監丞嫡子方三郎今年滿十七歲,尚未娶正妻,是個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仗著方家勢力,在外沒少作威作福。
溫老夫人與方氏將主意打到了溫榮身上。
方氏嘴巴閒不住,分明是八字還未一撇的事兒,就先回娘家將此事說了。
那方三郎偏生是個沉不住氣的。悄悄過來安興坊瞧溫四娘生得如何模樣,心裡的算盤早撥拉好了。若是不堪入目的,他必然不肯娶了。
怎料見了後就魂不守舍。連去平康坊吃花酒的次數都少了許多,甚至與方二夫人說了,若能娶到溫家的美嬌娘,他便聽阿爺的話,也去考進士科,他阿爺、阿娘聽了自是大喜,日日催著方氏問何時能議親。
方氏本還得意洋洋,不想溫老夫人因別宅婦將此事暫緩了,兩頭不討好。方氏急得嘴都生了瘡。
溫老夫人不接話,方氏忙親自伺候了溫老夫人茶湯,殷切地說道,「阿家,兒娘家人有遠遠瞧過四丫頭,對她很是滿意,故四丫頭嫁過去了必是享福的。如此老三和老三媳婦亦不會有異議了。待她嫁去夫家,就不能再常常去遺風苑,我們可省下不少心。為免節外生枝。還是早些辦妥了好。」
溫老夫人微微闔眼,望著香爐里縷縷詭黠難測的青煙,終於點了頭,「離上元節不過一月余。那日你讓蔓娘陪四丫頭去看燈會,方家由你安排了,兩家好好相看一番。與你娘家結親,也不算虧待四丫頭。」
方氏聽言歡喜應下。
用過午膳稍作休息。溫世珩吩咐了馬車,帶著林氏母女前往遺風苑。
溫世珩換了一身簇新的銀鼠襖袍。面容上是難掩的憔悴和疲累。
謝氏看著溫世珩自穆合堂外慢慢走來,心酸卻也欣慰。
不能如此枉為官。
此次過來遺風苑,溫榮還帶了一隻箱籠,是阿爺自杭州郡帶回來的,溫榮整理出喜歡的,悉數捎到了遺風苑裡。
溫世珩有話要與溫老夫人說,林氏則帶著女兒與黎國公府跟來的婢子去溫榮廂房,準備將溫榮廂房重新布置一番……
穆合堂里沒了旁人,溫世珩蜷著手說道,「阿娘,當年兒查鹽政官一案時,發現有牽扯到京官,聖主為免朝野動亂,遂將此事壓了下去,此次兒回杭州郡里,又暗暗調查了一番。」
謝氏蹙眉問道,「可是聖主命你去的。」
溫世珩搖了搖頭,「是三皇子提供的京中消息,不查清楚,兒心裡亦難安。」
謝氏鬆開碧璽念珠,「可查到了證據。」
謝氏心裡是有數了,皇儲之爭中,溫世珩選擇了三皇子李奕,是福是禍如今尚不明朗,但能嚴懲鹽政貪墨者,是利民的善事。
溫世珩頜首,眼裡迸出幾道光來,「是盛京二皇子和尚書左僕射一黨,他們近兩年還連番打壓世家,前年袁府藏書案,就與二皇子脫不了干係。」
謝氏道,「工部侍郎是三皇子一派的?」
&了,此次往杭州郡的皆是三皇子親信,袁侍郎正是袁府的遠房親戚。那趙府可是膽大的。袁府被抄檢,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