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重新分管幹部工作的事終於塵埃落定。
最緊要的關頭,兩件至關重要的證據從天而降,一下子封住了那些處心積慮的人的嘴。這一仗贏的如此漂亮,險中求勝,的確值得慶祝。
第一時間告訴梁健這個好消息的,不是朱庸良而是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諸茂。當然,朱庸良也許希望梁健永遠都不知道這個消息。
得到這個消息後,梁健開心地說要請諸茂和溫照盛吃飯,並把省委研究室有一個朋友晚上也來鏡州的事跟諸茂說了。
諸茂雖然平素看起來穩重嚴肅,卻並不是一個呆板的人,耐得住寂寞,卻也喜歡熱鬧。他喜好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不僅僅為了熱鬧,更為了那一句「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官場,朋友永遠不嫌多,但敵人卻多一個也不行。諸茂深諳此道。
中國人交朋友講究一個禮字。這個禮,不僅僅體現在見面時的一些虛禮,更需要一些實實在在、具具體體的事物來表現,重點表現為送禮和宴請。送禮,禮不在輕重,投其所好才是真諦。送錢是最簡單的,但送錢有風險,且不易被接受。也許沒有人不愛錢,但卻很少有官員會明目張胆地收錢。送一些和當事人的興趣愛好相關的小禮物,禮雖輕,但重在心思,被送禮的人既沒有收禮的壓力,且會對送禮人的心思留下深刻印象。至於宴請,那是一種更親密的方式。常在一起吃飯、喝酒的人,就是所謂的圈子。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同一個圈子裡的人,有什麼好處自然想先到圈子內部的人。
只不過,這些禮,說穿了是需要成本的,還好,有級別的領導一般不需要自掏腰包為這些東西買單。
諸茂不是官場中第一喜交朋友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他非常高興去赴梁健的宴會,一個原因是梁健的事情終於辦成了,胡小英肯定開心。胡小英開心,對他本人肯定有好處,畢竟在常委會上他很明顯地在為胡小英挑擔子。另一個原因是省裡面有人來,既能吃飯,又能新交到一個朋友,何樂而不為!他當然也會叫上溫照盛,只是溫照盛老婆正好生日,無法出來赴宴了。有句話說,攘外必先安內。諸茂認為溫照盛老婆生日不出來赴宴,是情有可原的,犧牲這一天,可以換來一年的瀟灑自如,何樂而不為。就勸溫照盛說:溫書記,你可一定要把家裡那位哄開心了,只有你家裡那位開心了,我們以後在一起喝酒吃飯才能開心。溫照盛笑著說:諸部長的吩咐,我一定辦到。
到了副處級以上職位的領導幹部,在人前都喜歡擺出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樣,這只是樹立威信的需要,是必須的。也許正因為如此,私底下,就更喜歡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這也算得上是一種解壓。
會議之後,梁健很快收到了胡小英的一條簡訊。簡訊中只有寥寥數字:事情已成,下步需更加努力。單有仁不夠,要智慧的仁。
梁健看了這區區二十一字,發了好一會呆。他仔細辨別胡小英這二十一個字的味道,特別是後面那句「單有仁不夠,要智慧的仁」,其實既包含著胡小英對他「仁」的認可,也就是說他心好、人善;同時也對他沒有防人之心、為人不夠精明、不夠圓滑的批評,因此才對他提出了「智慧的仁」的希望。
在官場單單好心的確是遠遠不夠的,人家輕易使個絆子,就能讓一個好心人摔到鼻青臉腫。就拿梁健的經歷來說,當時正是因為對幹部科的人太善,對姜岩、車小霞等人沒有防範之心,才造成了後來的被動局面。如果沒有胡小英的一路支持和保護,他恐怕再就被扔在某個犄角旮旯、清湯寡水的崗位上獨自涼快去了。
因此,「智慧的仁」,既是對梁健一針見血的批評,也是對他針對性的期待和要求!梁健回復簡訊:謝謝胡書記的指點,我會謹記在心。
自從電梯事件之後,胡小英一直熱切關注著梁健的動態,在仕途上三番兩次地支持和提攜他。但梁健也敏感地覺察到,雖然胡小英很關心他,卻又似乎有意避免與他面對面的接觸,多是採取電話和簡訊的方式。也許,她正是以這種方式告訴他,他們倆的關係只能始終維持在一種體制能夠允許和接受的程度範圍內,畢竟,她是區委書記,與任何男性的過密交往都可能給別人造成可以利用的口舌。
梁健非常理解胡小英的這種處理方式。他感覺他與胡小英的關係像一艘船一樣,正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