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你死的好慘,幸賴皇恩浩蕩,已追封你太保,得諡忠宣,賜了祭銀,嗚呼!公之亡靈可安矣!」
此時,劉大夏的路祭棚前,兵部左侍郎許進哭得是肝腸寸斷。
一干官員勸了良久後,許進情緒才稍微和緩了些,被人扶上了轎子,不過一回到自己官轎里,許進的眼眶瞬間就沒了淚水,眸光只看向紫禁城的方向。
而這時候,許進卻看見一紙團飛進了自己轎子裡,打開一看,只寫著:「宣武門裡街享樂茶館見面。」
於是,許進便立即換了衣服,讓人在僻靜處落了轎子,自己帶著幾個隨從往宣武門方向而來。
一到茶館裡間,劉謹將親自來迎:「許侍郎別來無恙!」
雖說文官與宦官很多時候勢不兩立,但其實文官私底下結交宦官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現象。
許進還是很在乎劉謹的這條關係的。
不僅僅是因為劉謹背後是大明皇上,更因為他最近對劉謹提出的帝國需要強大君主重現永樂盛世的忠君思想有些感興趣。
許進覺得劉謹是一個有抱負的太監,每一次跟他談的不是自己想做司禮監掌印而是想讓大明怎麼樣,大明百姓怎麼樣。
有時候,許進覺得,劉謹如果有了男人那玩意兒的話只怕就是大明的王安石。
太監都能有如此抱負,許進有時候想想朝堂上只為沽名釣譽而日漸墮落的朝臣們反而更加的失落。
大明不是大清,而且明朝中期以後隨著朝廷對民間思想管控的力度大大減少,很多士大夫對社會與民眾包括自己的人生是有主動思考能力的,甚至對異端思想都有一定的包容度與接受的程度。
不然,也不會出現王學,也不會演繹出晚明時期的思想風潮。
現在的士大夫還不是大清時代那樣只把自己當做皇帝的家僕,他們也把自己當做國家的主人,也有不少士大夫有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許進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也是一個有抱負的人,所以他對劉謹所組織的忠君社很有興趣。
因為他發現劉謹的忠君社有關於社會與帝王明確的看法,還讓許進第一次知道「民族」、「國家」、「公民」這些概念。甚至若不是礙於組織者劉謹是個閹人,他早就以侍郎之尊主動申請加入了。
但許進現在還不知道這都是朱厚照讓劉謹搞的,作為大明皇帝,朱厚照有意要解放大明民眾的思想,一個人一旦沒有思想就會如行屍走肉般只顧及自己私利與欲望而讓自己走向墮落,一個國家的民眾如果沒有思想就會導致整個民族沒有靈魂和前進的動力而走向落後與衰敗。
歷史證明,落後就是要挨打的,而科技與文明的落後源於思想的落後。
大明朝民眾尤其是掌握了知識的民眾即士大夫們有不少人在推進著民眾思想的進步,而朱厚照想要他來得更早一些,也就提起開啟了結社宣傳思想的先河。
朱厚照作為皇帝自然也有自己的私心,自然會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思想,也可以說是洗腦理論,所以他讓劉謹和張永等人組織的是忠君社,從朝臣宦官到底層民眾以及江湖人士無所不傳,無所不教。
閒話少敘,許進又跟著劉謹探討了半小時關於國家權力分配與土地兼併現象的話題,在他還想繼續討論下去時,劉謹打斷了他的話:「廷推已有了結果。」
劉謹這句話把許進拉回了現實中,許進有抱負有進取心自然對官位權力也有欲望,這幾日他最關心的也是兵部尚書的人選,一聽劉謹如此說,直接說道:「願聞其詳。」
劉謹把名單給了他:「這是我從陛下案前抄來的,禮部左侍郎王華和你是廷推後的兩個最終人選,陛下還未定下你和王華誰來當兵部尚書,但你應該清楚,論資歷,王華是狀元還在翰林、東宮待過,要讓陛下選你,你唯一能比過王華的,只有一顆赤膽忠心!」
劉謹說著就把忠君社的申請書和關於忠君社的綱領拿了出來:「許大人若真有報國之志,就加入此社,因為我劉謹不希望只想著升官發財的人去做兵部尚書。」
許進明白了劉謹的意思,自然是自己要成為忠君社的人才能得到劉謹的幫助才能成為兵部尚書。
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