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之前,鄧錚就已經料到,如果前邊自己沒被「打倒」,終極必殺肯定是現場創作。所以他也做了精心準備。
有考慮過現場創作《倚天》後面未發表的片段,有考慮過用金庸先生的社評雜文,甚至還找了些前世公認模仿金庸先生文風最像的幾位老哥的佳作……但在他心裡,最想要藉此機會呈現的,還是《白馬嘯西風》。
他個人非常喜歡這部5萬字左右、風味獨特的中篇,但一直覺得正兒八經弄出來太短,不弄又未免遺憾,一來二去,結果就一直擱置了。
剛剛一直還在尋思,如果真要搞現場的話,看能不能找個什麼由頭弄《白馬(》出來,了卻這樁憾事,沒想到剛感到瞌睡立馬就有人搶著送枕頭,還是那種牛逼哄哄逼著你用,就貌似你在這枕頭上流串哈喇子他能有多舒爽一樣,當然是喜不自勝,立馬答應!
要是司浩然知道他小肚雞腸故意噁心戚副校長,拿方才戚副校長指責他的「白馬非馬論」中「白馬」來出題,結果卻是正中鄧錚下懷,不知道會不會氣得嘔出一口老血來!!
要是台下的英喆了解真相,目測此時也就不會是一臉崇敬嘆服「薑還是老的辣,這題出的誅心」,而是改為「我日你個嘴跟棉褲腰似的老夯貨,沒事瞎特麼出啥題目?」
……
鄧錚也是在選擇接招後,才忽然發現,其實此時此刻選擇《白馬嘯西風》,還有兩個大大的妙處!
其一,《白馬嘯西風》跟《笑傲江湖》一樣,是沒有具體時代痕跡的作品。直接謄抄也完全沒有違和感。
當然,前世其實有大神級高手根據原著中的蛛絲馬跡,對故事背景年代細細進行考證推斷過——
原著中,瓦耳拉齊對李文秀敘說高昌迷宮的來歷那一節中,有這樣幾句話:「高昌國自鞠嘉立國,傳九世。共一百三十四年,至唐貞觀十四年而亡」。
首先應該清楚,貞觀十四年按公元計算應該是哪一年。查閱史書資料可知,貞觀四年是公元630年,那麼貞觀十四年就是公元640年。原著中又提到「千餘年來」,暫且按一千年算,就是說從高昌國滅亡那一年算起——公元640年,一千年後,應是公元1640年。
清朝順治入關是在公元1644年。因此。這個故事應該發生在清朝,最早上限是1640年。
關鍵是在這個「千餘年來」,它能余到哪一年。原著中未提及是一千一百年還是一千二百年。
再細讀下去,原著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當計爺爺,也就是喬裝打扮的馬家駿知道自己的師傅就在附近時,便催著李文秀回中原,並道出中原的種種好處——「計老人見她不答。又道:『我們漢人在中原可比這裡好得多了,吃得好。穿得好……中原的花花世界,比這裡繁華百倍,那才是人過的日子……』」。從這句話可以得知,當時的中原應該是太平盛世,百姓豐衣足食,試問清朝的那一個時期最讓人留戀?只能是康乾盛世了。
如果是在明末清初。當時天下未定,還有南明的小朝廷,更有清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誰還敢回到中原?回到江南?
將時間確定在康乾盛世,似乎就該完結了。但還有將這個範圍縮小的可能。因為在康熙前期。還有一場歷時八年的戰爭,就是三藩之亂。公元1673年,康熙平定三藩之後,中國才真正進入了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盛世王朝,因此,故事的時間上限可以拖到1673年左右。
再來討論一下下限。乾隆後期,清朝開始走下坡路。乾隆於1799年駕崩,暫時將下限定為1799年。再讀原著,下限還可以再提前。乾隆在位期間,號「十全老人」,好大喜功,發動了數場規模較大的戰爭,其中一場較為著名的是平定回部叛亂,是在公元1759年。這場戰爭應該是震動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無人不知。原著中的哈薩克人也是伊斯蘭教徒,信仰真主阿拉,而原著中未提及這場戰爭,可見故事應發生在乾隆平定回部之前,因此下限可提前至1759年。
綜上,《白馬嘯西風》的年代應在1673——1759年之間……
不得不說,這位老哥的腦洞夠大,歷史儲備也夠紮實,因此這個分析結果得到了廣泛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