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兩銀子,這些都是短期支出的。
長期的支出就更大了,三百個隊員每天的伙食也要四五兩銀子,一個月就要一百多兩,到了月底還得給他們發工資,那可是將近七百兩銀子。
而且在方雲的計劃中,護衛隊至少還要訓練兩個月,最好就是還能裝備部分遠程攻擊武器,比如弓箭、火槍,他才會安排護衛隊出去見見血,現在就讓護衛隊出去打仗,萬一損失過大,那就得不償失了。
打仗的事可以過幾個月再說,但是賺錢的事情一刻也不能耽誤了,每個月這麼大的消耗,就算王氏不急,方雲自己也著急。
更何況王氏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眼中擔憂的神色卻根本無法隱藏,
還有護衛隊使用長槍不過是暫時的,方雲真正想要打造的是一支火器部隊,到那時,需要的銀子會更多。
雖然方雲不喜歡後金韃子,但是他卻不得不承認,想要依靠長槍大刀對抗韃子的騎兵部隊,困難不是一般的大。
雖然長槍兵是騎兵的克星,但是人家後金騎兵也不是傻子,會頂著長槍兵的槍林衝鋒。
騎兵的機動性甩出步兵不知道多少條大街,除非後金的統帥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否則步兵就只能跟再騎兵後面吃土。
可是後金韃子的統帥會是莽夫嗎,事實正相反,每一個新興的勢力的崛起,都是因為他們內部出現雄才大略的領導人。比起崇禎皇帝,皇太極,多爾袞等人顯然比他強的不是一星半點。
可話又說回來了,敵之英雄,即為我之仇寇。
這是兩個民族的生死存亡之爭,皇太極,多爾袞等後金王公貝勒越厲害,對漢人來說,災難性就越大,方雲也是漢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可有了火器部隊就不同了,火槍對士兵的要求很低,而且成軍的時間大大縮短,並且戰鬥力還不弱。
只要火槍火炮的數量足夠,方雲完全可以做到批量生產火槍兵,再加上漢人的龐大基數,區區十幾萬八旗兵,就是耗也能把他們耗死。
當然這個前提不僅需要足夠的火槍火炮,方雲還必須要擁有足夠的權利,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方雲要有錢的基礎上。
有錢,方雲就可以向鄧芝龍或者葡萄牙人、荷蘭人大批量的購買火槍火炮,有了火槍火炮就能立戰功,有了戰功就不愁能夠當官了。
只要當上武官之後,哪怕只是一個千戶官,方雲就可以收羅人才,逐漸建立自己的兵工廠,這樣良性循環下去,官自然是會越當越大,兵也會越來越多。
搞新發明賺錢那一套方雲是不行的,但是活人還能被尿憋死不成。他雖然沒有技術,但是在現代社會生活了幾十年,見識還是有的。
哪怕是沒有新技術,在大明能賺錢的機會依舊不少,最賺錢也是最容易入行的莫過於糧商和鹽商。
同樣的一石糧食,在南直隸地區能賣三到四銀子,在登州卻能賣五錢銀子,要是運到北京去,更是可賣到八錢甚至一兩銀子,再加上明朝搞海禁,如果從海上走私糧食的,利潤就更可觀了。
食鹽和糧食一樣,都是生活的必需品,山東靠海,是大明的產鹽大省之一,大明朝廷在山東設有山東都轉運鹽使司,專門管理山東的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