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王家成的小名叫大成子,他至今依然記得,老家村莊的旁邊是生產隊的打穀場。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他的人生中第一場有記憶的露天電影,就是在那兒看的。
《兩個小八路》和《洪湖赤衛隊》,戰爭題材的彩色故事片。
那一年是1978年,改革春風剛剛吹起的時候。
一些過去被稱為「毒草」的中外電影,也紛紛解禁了。
隨著公社流動放映員的自行車、驢車、或是木板車,定期在轄區內的各個大隊、生產隊循環放映。
給這一時期文化饑渴的鄉村夜晚,帶去了太多的快樂。
農民的日子也好過多了,家家戶戶都有了自留地,飼養雞鴨豬羊,也不再有人來割資本主義的尾巴了。
剛滿五歲的大成子還能依稀記得,年輕勤勞的父親和媽媽,每天從隊裡出工歸來,都會一頭扎進在自留地里。
直到暮靄沉沉的黃昏時分,才會拾鋤歸來。
山芋、花生、苞米、綠豆四季輪作,生產隊的工分保住口糧,自留地里的副業,賺點餵牲口的粗糧和零花錢。
三口之家溫飽有餘,在那個少欲知足、沒有攀比的年代裡,這已經是很幸福的日子了。
媽媽派給成子的任務是,家裡的五頭山羊歸他管理。
每個沒有下雨的早晨,拉到崗坡上去放牧,傍晚再牽回來。
初夏的晌午,媽媽還會準備半瓷盆的米湯,讓成子端去給山羊補水。
那時的天空很藍,站在沒有遮擋的土坡上眺望遠方,能看到一百里外的大別山脈。
連綿起伏,如夢如黛。
成子有時會問媽媽,那是什麼。
媽媽回答,那是山。
成子又問,山是什麼,怎麼才能走到那兒。
文盲的媽媽已經答不上來了,就說山很遠,山上有毛猴子,小孩子不能去。
幾十年後每次回到老家,王家成都有一個習慣,站在童年放羊的地方遠眺四野。
除了密密麻麻的村莊屋頂,遠方的大別山再也看不見了。
那個時候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有一種革命和軍人的情結。
所以娃娃們平日裡的遊戲,大多與打仗有關。
看完《兩個小八路》的第二天,王家大莊十幾個還沒上學的野娃們,就在莊後的楊樹林裡,展開了一場攻打「鬼子據點」的鏖戰。
一捆楊樹枝背在身後,充當行軍背包。
頭戴柳枝紮成的軍帽,人手一根打狗棍,便是三八大蓋或是漢陽造的步槍了。
一幫小屁孩們群情激昂,誰也不願當鬼子,結果只能相互妥協,輪番攻守。
搶奪的據點是樹林深處一條夯土堆積的灌渠,所有小孩按照平時玩耍的遠近親疏分為兩隊。
成子與剛子、毛丫、兵子、狗蛋分在一組,這幾位也是和他從小玩到大的死黨。
江淮丘陵地帶的鄉村灌渠,大多與機灌站相連,在每年的插秧季節才會有水。
所以乾涸的溝渠也就成了天然的戰壕,木棍架在埂上,嘴裡不停的「噠噠噠」,模仿機關槍掃射的聲音。
這幫娃們都是換牙的年紀,一通折騰下來,個個鼻涕口水橫流,也是毫不在意。
僅存兩個紐扣的外衣,又被樹枝扯下了一顆也顧不上了,小娃們完全沉醉在打擊侵略者的狂歡之中。
一通掃射一個「敵人」也沒有打死,原來的攻防戰變成了近身搏殺的「白刃戰」。
所有孩子當中,大成子的年齡最小,大夥基本忽略了他的存在。
所以平日裡的「攻堅戰」、「游擊戰」、「叢林穿梭戰」,孩子王的堂姐毛丫願意帶上大成子,完全是為了應付長輩們交下的差事,今天也不例外。
隨著戰線的擴大畫風突轉,小娃們已由先前的遊戲變成了群架。
狗蛋把栓子的臉抓破了,剛子和石頭摔打在一起。
張三褂子上最後一扣紐扣不見了蹤影,李家小娃的門牙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