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歷史從李師師身邊醒來開始 > 第五十八章 總是要面對的

第五十八章 總是要面對的

    測試廣告1趙佶再次下詔,允各地上疏言事,指摘新政得失,又於垂拱殿開七日廷議,逐項辨論新政得失,為求公論,太師蔡京避居府中,官家趙佶暫不臨朝,由當值起居舍人、起居郎悉予記錄,報呈御覽。大筆趣 www.dabiqu.com

    中國歷史上的變法,除了商鞅變法,似乎都陷入了某種魔咒:不是曇花一現,就是反覆無常。

    這當然是因為既得利益集團的力量過於強大,也有歷史底蘊的慣性帶來的思想固化難以改變的緣故。前一條大家都懂,後一條舉個簡單的例子:清初的留辮與清末的去辮之爭。

    少年時代學歷史,說王安石變法因太過超前,觸動守舊派與反對派的利益,沒有得到皇帝堅定的支持,才失敗,也最終導致北宋滅亡。

    又有人說,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就在於王安石變法與新黨,所謂變法,實質為與民爭利,初衷為解決三冗問題,最後反而讓冗官冗費問題更為嚴重,百姓也負擔更重。南宋一朝君臣主流觀點均如此,而後世歷史學者汪聖鐸等人更直言,王安石這種人只是「財臣,聚斂之臣」,談不上改革家。

    趙佶對經濟學一知半解,不過些皮毛罷了,而且在一個歷史底蘊深厚,守舊思想嚴重的社會,突然開展大刀闊虎甚至是超前的改革,結果是顯而易見的,無數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僅靠極個別的人來推動一場引發深刻社會變革的改革,就便是在後來君主獨斷專制的明朝都舉步維艱,難以為繼,更遑論君權大受限制的宋朝。

    現實就是現實,靠著一點經濟常識就幻想能在宋朝旦夕之間大展宏圖,不過痴人說夢罷了。


    平穩的政治是什麼?說穿了,無非就是各個利益體通過不斷的調整與交換到達一種微妙的平衡,這種平衡需要多次反覆才能達到。

    在和平時期,要驟然進行一場巨大的利益再分配而不引發動盪,是不可能的,即便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一旦與大多數官員走到對立面,不說明面上的反對,單單陽奉陰違之下,政令能否暢通,會有幾分效果?

    歷史上,為什麼往往朝代新立,政治清明,民眾安樂。那是因為所有的東西都被打爛了,既得利益集團不復存在,蛋糕可以重分。統治者為了保住分蛋糕的權力,自然要考慮方方面面,大魚小魚蝦米都有得吃。

    人性是貪婪的,所以有權力分蛋糕的人會不斷伸出觸手去撥弄別人的蛋糕,然而蛋糕只有那麼大,皇帝的不能動,甚至還要多占,那只能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但大魚又不能將小魚吃光,因為小魚也有分蛋糕的權力,所以大家只能去吃沒有分配權的蝦米。蝦米走投無路,只好掀桌子。

    歷史便是這樣的周而復始。

    太平盛世之時,在蝦米還有活路之前,蝦米不會去掀桌子,皇帝只要能穩住最大的蛋糕,肯定只會想穩住這個蛋糕別被人掀了桌子。看著有人想掀桌子,就得想辦法勻點蛋糕過去穩住,這便是改革。但你去分別人手中蛋糕,別人自然不樂意,分得少,想著你是皇帝也就忍了。你下手太重,儘管你手中有刀子,別人就會跟你說:別太過了。軟硬你都不聽,那對不起,別人在桌邊直接飛腳掀桌子,大家都別吃了。

    南宋君臣為什麼會認為王安石變法、新黨葬送了北宋?其實很簡單,王安石變法是將天下財富聚於國庫,又稍讓利於蝦米,從大魚小魚手中搶蛋糕,結果大魚小魚都不幹了,不僅多搶了蝦米的,還合夥將王安石分蛋糕的權力剝奪了,到了蔡京,糾集了一夥大魚,去吃其他大魚小魚蝦米,吃完再吐出來一點給一部分蝦米(福利制度),大魚小魚蝦米自然不干,便掀了桌子(方臘起義),結果蔡京是一夥大魚,沒掀成。在掀桌子的過程中,外面的魚發現這群大魚與自己一比,不過是群草魚罷了,便跑過來搶了蛋糕就跑(方臘起義之時,因鎮壓起義,宋未按約定攻遼,以及其後一系列事件,讓金看穿大宋虛有其表,始有靖康之變)。

    趙佶最近一直在認真研究過王安石變法,平心而論,便是放到後世看,也有一定科學性,而且國庫財富增加明顯。

    但結果呢,舊黨大肆攻擊,地主官僚怨憎,而老百姓呢,對他全是謾罵,把自家養的豬喚作「王安石」,甚至持棍棒聚於驛站,準備「



第五十八章 總是要面對的  
止劍花下推薦:  將夜之山有魚兮仙無缺  
隨機推薦:  我每周隨機一個新職業  病毒王座  快穿之信我有糖吃  我居然認得上古神文  漫威魔法事件簿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歷史從李師師身邊醒來開始"
360搜"歷史從李師師身邊醒來開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