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汝南郡內,劉志正在對著一張寫滿文字的紙發呆。
這張紙上面的內容就是他的身上的這個羅盤的上面的文字,是一名會楚國文字的文士花了大半天的時間然後幫他翻譯的。
這張紙上的內容讓劉志感到有些莫名,按照中國傳統的天干地支的順序,應該是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順序的十天支,而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地支。
天干在內,地支在外,構成一個羅盤的基本構造(作者菌亂寫的,不要較真),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按照這種紀法不僅可以進行風水占卜,還能預測吉凶、窺測天機。
其中用的最廣的當屬計時。
根據後世考古所知,干支起碼從殷商開始就用來紀日。春秋戰國時期又採用十二辰(地支)紀月,而十二辰紀時制度至遲西漢時已被採用。西漢末始又用干支來紀年。唐以後,五代曆書月名開始注以干支,北宋時又將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紀時,至此年月日時分別全以干支註記,這就是干支歷(甲子歷),它是一種陽曆。
如今中國的傳統日曆卻是陰曆,陽曆於陰曆的最大不同卻在於一個使以太陽為參照,以地球繞太陽自轉一圈為一年,而一個以月亮為參照,以月球繞地球自傳一圈為一個月,兩者都是十二個月,但是時間上卻相差了不少。
而劉志的這個羅盤上面也有天干地支,但是卻是反過來的,這讓他很苦惱,一時之間不能參透這裡面的奧秘。
不過有一點很奇怪,那就是他在來到了這個世界之後,發現羅盤居然是在順時針走動,而在他沒穿越之前,羅盤一直都是逆時針走動的。
這給了劉志一絲啟發,難道這真的是一個時空機器,可以帶人穿越時空?
他趕緊讓人帶來了一份黃曆,然後開始研究了起來。
由於天干地支一套組合有六十年,他們順序是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而每過六十年,當年的紀年都會再次重複一遍,如1894年為甲午年,當年爆發了甲午中日海戰,而六十年之後,一百二十年之後,又是一個甲午年,時間就是1954年和2014年。
今年是丁末年,那麼2016年是什麼年呢?
劉志有些懵圈,他不知道西元紀年和天干地支可以互相換算的,而且還有專門的公式,這些他沒有研究過,所以這個時候只能在草紙上按照每六十年為一個單元,進行推算了。
按照年干支推算的公式,2016年應該這樣算(西元年末二位數+3)-12*n=年支,這樣算的結果是2016年是丙申年,2016年和191年之間隔了三十個六十年,還多了25年。
這些劉志都是可以算出來的,所以他對著黃曆進行了一番推算之後,總算是知道了2016年是丙申年。
但是問題又來了,這中間可是有三十個丙申年,就算是這羅盤可以使用,但是他如果想回去,運氣差的話,豈不是要嘗試三十次之後才能成功?
一時之間,劉志就放棄了貿然嘗試的念頭,這要是一不小心穿越錯了,丟掉了小命豈不是很不划算,這裡面一定還有其他東西沒有被發現!
很快,他就發現了一絲奇怪的地方,羅盤上居然還有一根很隱蔽的指針,就像是後世的時鐘上面的那個秒針一樣,不過這根針似乎並不會快速轉動,而是緊貼著干支的那根針,隨著它走動而走
第六十五章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