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府記是一家私房菜館,主人姓譚。聽聞祖上是達官之家,好美食,喜蓄美廚,因主人家不滿足現有菜式,廚師們於是競相爭創新菜式。後來,譚府傾頹,子孫無營生之業,坐食山空後,就讓家裡廚子做拿手的私房菜來幫補家計,宴設在家中,每夜只開三席。
過去百餘年,譚府記仍保留著這個每夜只開三席的傳統,必須要提前三天預定。
崇華的外公很喜歡那裡的菜餚和環境,每月總會去一兩次,崇華也經常陪著老人家,幾年下來,也算跟主人熟識了,後來隋老先生過世了,崇華就沒再來過。
但虧得那一陣常來,譚先生還記得她,給她行了方便,讓她臨時訂到了位子。
譚府記坐落於一處不起眼的小巷子中,從外面看起來就像一處風韻古樸的民宅。巷子很窄,僅容一輛車通過。
走入前門,就看到一個天井,地面青磚嵌鋪,雖說是天井,卻並不顯幽暗,反倒別有一種歷史遺蹟的歲月感。
客人行宴的地方是單獨隔開的,分布在正房與東西兩廂。
雅間擺設韻味十足,雲母屏風紫檀幾,朱雀銅燈柳葉瓶,讓人如穿越千百年的時光,回到舊時王朝。
崇華先請崔貞坐下,然後自己坐到她的對面,一抬眼,就看到崔貞安然靜坐,整個人貞靜嫻雅,就像融入到這古意盎然的氣韻中去,在瞬息間,讓歲月永恆。
她有這樣的魅力。
崇華愣了愣神,她笑起來:「你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叫《故地重遊》,裡面的畫面,將滄桑歲月融入現代清新的風格當中,最後一幕,時光的粘稠感稀薄淡去,蔥蘢茂盛的藤蔓爬滿了一整面青磚牆,歲月雖然流逝,人依然是那個人。一個鏡頭,造就了整部電影的□□。」
她說的是上個世紀的一部經典影片,那部電影中的畫面處理、氣氛烘托,一直是電影界難以超越的巔峰。
崔貞當然看過:「怎麼?」
崇華跟她也算有點熟了,相處的態度也自然起來:「就是那種感覺啊,像你。」她說完,眉頭稍稍皺了一下,顯得對自己言不達意有點不滿。她努力想了想,終於想出八個字,眉目如初,歲月如故,她剛想出口,突然反應過來,這八個字不但被人用爛了,還很曖昧,就用微笑掩蓋:「我說不上來,反正我知道。」
崔貞正微偏著頭認真聆聽,最後聽她來了這麼一句帶了點耍賴意味的話,只能無奈又縱容地看她一眼。
菜品一道道呈上來,不算多,道道都是精心烹製,從色到香到味,每一項都勾著人的味蕾。
崇華也知道自己剛才說一半藏一半,其實失禮,於是賣力地介紹起來,用公筷替崔貞布菜。
她選這裡,一是因為她和崔貞都是公眾人物,需要安靜又有私人空間的地方,至少不會中途被人打擾,二也是覺得這裡的菜餚的確精細,崔貞大概會喜歡。
崔貞看來似乎確實滿意,她看向崇華,示意她不要忙了:「你也坐下,多吃點。」
在她看來,崇華太瘦了,比起前世要單薄得多。
崇華也沒有執著,聽她話坐下,咽下一口食物,隨意聊起來:「你今年有沒有電影上映?」
崔貞這兩年其實已經不怎麼接電影了,到她這個地位,質比量重要的多。好的劇本和好的導演要碰上,其實很需要運氣。
「如果順利,會有一部。」崔貞盛了碗湯,端給崇華。
崇華接過:「大製作?國內還是國外?」
「不算大製作。還沒拍完,下周會去歐洲繼續拍攝。」
下周?崇華驚訝:「還沒拍完?」不等崔貞回答,又問:「去多久?」
「順利的話,一個月。」
崇華有點沮喪,她並沒有將這種不知從哪裡來的沮喪表現出來,唇角稍揚,抬眼看向崔貞:「那得有一個月不能和你見面了。你以後的工作重心會轉向國外?」
相對於國內還處於發展中的電影業,國外顯然資源更豐富,也有更多機會突破自我,在國內獲得成功,把事業重心轉向海外,是許多演員的固定路線。崔貞在三年前就得過一座金熊獎,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她並沒有順勢接受西方國家演藝圈伸出的橄欖枝,仍舊接國內的片子,直到去年,才有媒體根據她頻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