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赫煊對於南京大屠殺的揭露,迅速在美國社會引起轟動,因為內容太過讓人驚駭了。
第二天早晨,周赫煊便接到私人邀請,前往威廉·佩利的家裡喝下午茶。
威廉·佩利就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老闆,他爹是美國菸草大亨。十年前,有人向他爹兜售一家虧損的廣播公司,他爹慷慨掏出40萬美金買下來,順手扔給兒子隨便折騰。
只用了幾年時間,這家瀕臨破產的廣播公司,就成為美國排名第二的廣播公司,這便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由來。
為什麼威廉·佩利要邀請周赫煊吃飯?
因為佩利家族也是猶太人,威廉·佩利的爺爺是俄國猶太,遭受沙皇迫害才移民到美國。
威廉·佩利時時刻刻關注著德國局勢,甚至在德國吞併奧地利時,他還派了好多記者過去採訪,對德國的情況比誰都清楚。
「嗨,周先生,你好!」威廉·佩利微笑道。
「你好,佩利先生。」周赫煊握手說。
威廉·佩利主動給周赫煊挪椅子:「請坐,要來點什麼?」
「隨便。」周赫煊道。
威廉·佩利讓女傭端來茶點,客套道:「我本人極為佩服周先生的學術成就,同時對中國的處境也深表同情。」
周赫煊說:「謝謝。」
威廉·佩利道:「德國人和中國人都是優秀的族群,而優秀必然遭受嫉妒和迫害。」
周赫煊道:「佩利先生,有什麼話請直說吧。」
「中國人和猶太人應該互相幫助,」威廉·佩利說道,「華納兄弟影業公司,願意在他們旗下的影院放映南京大屠殺紀錄片。」
「那太好了,真是非常感謝。」周赫煊由衷地說。
關於大屠殺紀錄片,周赫煊本來是讓卓比林幫忙發行。現在既然華納兄弟願意幫忙,那就更順利了,影院數量可以大大增加。
華納四兄弟,都是猶太人,波蘭猶太移民。
十多年前,猶太族群還不受美國主流社會認可,華納兄弟公司就敢製作發行《爵士歌手》。這是一部猶太人製作,講述猶太人故事,百分百面向猶太觀眾的電影。
說白了,就是拍出來給美國猶太人正名的。
四兄弟當中的山姆·華納,還在親自監督拍攝這部影片時去世。上映那天另外三兄弟都沒參加首映式,因為他們要出席兄弟的葬禮。
結果《爵士歌手》在美國大獲成功,說明猶太人已經被美國社會廣泛接納。
威廉·佩利笑道:「受難的人,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周赫煊聽得很明白,對方在說「幫助」時加了個「互相」,這又是一場利益交換。
周赫煊忍不住問:「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華納兄弟公司,能夠代表美國的猶太人族群嗎?」
「能夠代表大部分,我們一向是很抱團的,」威廉·佩利透露說,「今天,就現在,我不僅代表我自己,也代表美國猶太族群。我們需要宣傳,需要國際幫助,就像中國人需要的一樣。」
猶太人的抱團,一半出於教義傳統,另一半是被逼出來的。
就拿美國猶太人來說,他們因為在歐洲遭到迫害,拖家帶口窮得叮噹響移民美國,最初跟華人一樣受到清教徒排擠。直到19世紀30年代,美國大搞基礎建設,猶太族群才藉機發達起來。
當時,除了本身就有錢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其他美國猶太人都必須依附於清教徒過日子。
接著是美國南北戰爭,美國猶太人又發了一筆橫財,戰爭期間猶太人首次在美國做了高官,漸漸形成猶太家族和猶太財團。但面對美國的asp,他們仍舊處於弱勢地位,先富起來的猶太人迅速通過聯姻結成同盟。
由於一戰的影響,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日暮黃昏。而美國的猶太財團,也在大蕭條當中損失慘重,高盛賠得褲子都掉了(原始股蒸發92%),雷曼兄弟雖沒那麼慘,但也依舊在慢慢舔傷口恢復元氣。
20世紀30年代,是美國猶太人極為虛弱的時刻,同時也是他們即將爆發的時刻。
羅斯福雖然是傳統意義上的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