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范傑就起來了,這是他作為軍人的職業習慣,起來後,范傑圍著別墅小跑,然後練習拳法,當然不是花拳繡腿,而是戰場上的殺人拳術。
吃過早飯,范傑便開著汽車出了門,在上海轉了起來,熟悉一下環境,因為以後一定會用的著。
1929年的上海,繁榮已經達到鼎盛時期,在20世紀20年代,漢口、廣州、香港幾大商埠都因為受到政治風潮的衝擊,繁榮大為減色,不少中外商人轉往上海發展。1928年,南京被確定為中華民國首都,原來大批聚集於北京、天津的政客又紛紛南下,其中很多都選擇在上海租界中定居。
范傑開著車繞著租界轉了起來。
上海租界只有法租界和公共租界。1862年美英租界合併,同年法租界「管理道路委員會」更名為「公董局」。
日本其實在上海沒有租界,原本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提出在上海建立租界的要求,已經被清政府應允。但是劃定的楊樹浦,已經是英美租界的邊緣,日本人敢跟俄國人叫板。可真要在那時候,跟英國人叫板,妥妥的會給滅了。日本人當然不肯要楊樹浦周邊作為日租界。一來二去的,日本在上海謀奪租界就落空了,後來,日本人大量在虹口聚集,試圖造成既定事實,但都沒有成功。所以有權利在浦江之上行駛租界駐兵,併合法的,只有英美法三國。
虹口便是范傑重點勘查的地方。范傑不知道,魯迅先生現在是否住在這裡,所以便下車找人打聽起來,找了好幾個人,才知道魯迅從1927年起,定居虹口公園附近,以躲避戰亂。
1927年10月,魯迅辭去中山大學職務到達上海,上海教育界聽說魯迅來了,紛紛請魯迅去演講,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區的越界築路區域也就是虹口,那裡有特殊的政治環境保護他寫作免遭迫害,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
范傑並沒有去直接找魯迅,他打聽好了魯迅在上海的住址,便轉身離開了。范傑二房濂大伯早年與魯迅共事,當時兩人關係並不好,魯迅甚至公開在報紙上譏諷濂大伯,後來魯迅與濂大伯相繼辭去在北洋政府中的職務,關係也緩和起來,甚至有些惺惺相惜。
上海的經濟也是范傑關注的重點,上海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中心,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作為當時上海的中心,南京路是必然繞不開的。
上海的南京路是世界聞名的商業街區,既是上海開埠後最早建立的一條商業街,也是亞太地區最繁華的商業街。在當時堪稱萬商雲集,引領舉國乃至遠東之商業潮流,四大百貨公司更是創造亞洲百貨業無數第一。它東起外灘、西迄延安西路,橫跨靜安、黃浦兩區,全長5.5公里,以西藏中路為界分為東西兩段。
南京路,也被住在租借的華人親切的稱為『大馬路』,也是英租借建立之初,租界中最長、最寬的一條馬路。
五光十色的商品和流派紛呈的文化,交織出南京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南京路的繁榮是商業和文化娛樂活動相互促進的結果。早期的跑馬場、拋球場都是上海著名的娛樂場所。每至春秋賽馬,觀者人山人海,「萬人空巷,厥狀如狂」,尤其青年士女「看者如堵」。
清末民初,在租界繁華之處,有不少歌舞娛樂場所。舞廳內有歌星伴唱,以舞為主,南京路、西藏路北側的黑貓舞場是上海第一個有中國舞女的營業性舞廳;另有一類茶樓里的演唱,如-樂天茶館有唱曲者掛牌演唱,屬清唱配以簡單的樂器伴奏。民國以來南京路上大量興辦各類遊樂場。
夜晚的南京路同時也是最富盛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周末來這裡購物、品嘗美食、旅遊的人群熙熙攘攘,絡繹不絕。尤其是到晚上,華燈初放,各種霓虹燈的映襯下,各具特色的建築更顯得美輪美奐,東臨外灘,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
南京路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很多當時歐洲人帶來的建築給這裡增加了很多歷史的神采,與陸家嘴隔江相望
范傑在這裡四處走著,有些重回故鄉的感覺。
南京路是上海政治風雲際會之地。早在1851年英國人圈地籌建第二跑馬場時,當地農民就進行了強烈反抗,「聚眾予以反擊」。1905年,
第二章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