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接著問范傑道:「不過從來沒被別人認成是於老先生,呵呵。對了,你在巴黎待過,現在華人在海外藝術界情況怎樣,令姐也是學畫的,在巴黎還能適應嗎?」
「還好,我的兩位姐姐都是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的學生,四姐在法國留學生藝術圈裡還是較有名的,她主要學的是藝術品修復,六姐學習的是正統的西方油畫。
我熟悉的人中最出名的要數方君璧姐姐了,你知道的,這個時代中國人在國外的藝術界成名很難,從社會環境到哲學思想,還有生活習慣,都會很自然的影響作品的創作,這個時代,能夠在歐洲社會上嶄露頭角的中國女性畫家是不多的,方君璧姐姐是當時極少數人之一。她在1924年的作品《吹笛女》入選巴黎春季沙龍展,其新鮮而性靈十分的筆觸,就畫出了一個東方女子的飽滿神韻:那黝黑的齊耳短髮與眼眸、長笛以及長笛上懸垂的中國結雙色掛穗、紫面綠底的斜襟中式罩衫,無不再現著原汁原味的東方元素。畫作一經展出便引起西方藝術界不小的騷動。巴黎主流媒體對此反應迅速,《巴黎美術雜誌》即刻將《吹笛女》選作了新版雜誌的封面,「東方傑出女畫家」的美名,也冠在了她的頭上。
在這裡,方君璧姐姐創了中國美術史上的兩個第一,她既是開天闢地第一個考入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的中國女學生,也是第一位參加巴黎春季沙龍的中國女畫家。」
兩人就留學歐美的藝術家們聊了起來,主要還是女性畫家,范傑比較熟一些。其實在留學歐美的畫家中女性畫家的比人數雖不多,但在影響卻是深遠的。
留學歐美的女畫家有很多,其中中最有名的要數潘玉良了,這個被稱為中國「印象派第一人」、「中國西洋畫家中第一流人物」的女畫家,由於為妓、為妾的身份,在紛亂迷離的社會中受到了各種非議和責難。但她頑強的忍住內心的孤獨和痛苦,在藝術上不斷探索和追求,在國際上獲得了各種獎項達21個之多。她的作品充滿一種強烈地與命運博斗的激情和氣勢,這和她曲折的經歷有著密切關係。
潘玉良原名陳秀清,江蘇鎮江人,幼時父母雙亡,由舅舅撫養,13歲被賣入安徽桐城煙花樓,受盡屈辱。1916年被桐城海關監督潘贊化贖出,改姓潘,受鄰居上海美專色彩教授洪野的影響,開始學畫,考入上海美專,三年後考取法國里昂美術學校,赴法開始了一系列的留學生涯,受到了非常專業的訓練,廣泛涉獵藝術的各個領域。1928年回國,受聘於上海美專繪畫研究所,並被徐悲鴻邀請兼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然而她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卻為世俗所不能容,終於憤然離去,再度飄泊海外。
留歐美畫家中有名的還有蔡威廉、張倩英等。蔡威廉是蔡元培的女兒。她自1914年至1927年曾先後三次隨父蔡元培旅居歐洲,就讀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美術學院和法國里昂美術專科學校。十幾年的游歐生活,使她遍覽了西方藝術精華。1928年回國後被林風眠聘為國立杭州藝專西畫教授。在執教中畫了不少肖像和風景,還創作過人物眾多的大幅油畫《秋瑾紹興就義圖》和《天河會》。
所作油畫,採取龐貝和敦煌壁畫的筆意,融匯於西畫之中,質樸而復清華,沉著而不失流利,和徐悲鴻的風格已有差別。值得一提的是曾和潘玉良同學的文學家蘇雪林,初到法國也是學畫,後因身體原因,沒有完成學畫的志願。但卻在以後的歲月里,與繪畫的緣分始終未有斷絕。徐悲鴻和范傑的姐夫彭襄是同學曾一起出國留學。
留學歐美的女畫家,回國以後大部分都任教職,除了自己在藝術上筆耕不輟外,也為中國的美術教育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並且她們中還有很多人參與了20世紀前半葉中國幾次大的美術思潮的探索,為中國美術的革新和突破竭思盡慮,表現出了極大的藝術才華,同樣也為國家的發展和強大做著自己的一份努力。
20世紀初期中國美術史上的女性留學生為中國畫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她們受到西方文藝新思潮的影響,融匯中西,獨闢蹊徑;不僅擁有了自己的獨立人格,自強自立,還教書育人,有些人更在祖國處於風雨飄搖的時候「慷慨赴國難」,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和才華。也許她們中的很多人後來被歷史遺忘了,也許今天你只能說出幾個女畫家的名字,也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