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9時半,范傑和姐夫彭襄還有徐悲鴻,在濟南接到了從北平趕來的梁思成、金岳霖、張奚若三人,然後會同連夜從青島趕來的沈從文、聞一多、梁實秋、趙太侔等人一起,到福緣庵弔唁並瞻仰了徐志摩的遺容。
這天正值落雨,雨漸落漸大,到達小廟時,附近地面已全是泥漿。原來這停靈小廟,已成為出售日用陶器的堆店。院坪中分門別類擱滿了大大小小的缸、罐、沙鍋和土碗,堆棧得高可齊人。廟裡面也滿是較小的罈罈罐罐。棺木停放在入門左側貼牆處,像是臨時騰出來的一點空間,只容三五人在棺邊周旋。
徐志摩的遺體已換上濟南市面所能得到的一套上等壽衣,戴了頂瓜皮小帽,穿了件淺藍色綢袍,外加個黑紗馬褂,腳下是一雙粉底黑色雲頭如意壽字鞋。遺容見不出痛苦痕跡,如平常熟睡時情形,十分安詳。致命傷顯然是飛機觸山那一剎那間促成的。
梁思成帶來個用鐵樹葉編成徑尺大小花圈,如古希臘雕刻中常見的式樣。把花圈安置在棺蓋上,朋友們不禁想到,平時生龍活虎般、才華驚世的一代詩人,竟真如「為天所忌」,和拜倫、雪萊命運相似,僅只在人世間活了三十多個年頭,就突然在一次偶然事故中與世長辭!
徐志摩穿了這麼一身與平時性情愛好全然不相稱的衣服,獨自靜悄悄躺在小廟一角,讓檐前點點滴滴愁人的雨聲相伴,看到這種淒清寂寞景象,在場親友忍不住人人熱淚盈眶。
這天下午5時,徐志摩的長子徐積鍇和張幼儀的哥哥張嘉鑄也從上海趕到了濟南。
晚8時半,徐志摩的靈柩被裝上了一輛敞篷車,由徐積鍇、張嘉鑄等人護送回滬,最後停靈於上海萬國殯儀館。
范傑與梁思成也有數年未見了,范傑結婚的時候,他也只是送來賀禮,人並未到場,那時正值九一八前期,梁思成夫婦正在瀋陽東北大學任教,東北軍與中央軍賀禮絞殺叛軍石友三。時局動盪,范傑也去信通知他們不要前來,安全為上。
九一八之後,梁思成舉家遷到北平,他參加了中國營造學社,這是專門從事對中國古代建築研究的學術機構,他擔任法式部主任,從此投入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
這一次見面他們數年來的第一次會面,在將徐志摩的靈柩送到上海萬國殯儀館後,范傑便將梁思成夫婦請到了自家在上海的別墅。
范傑不大看得起徐志摩,其實也有梁思成夫婦的一點原因。在范傑眼中,徐志摩就是一個浪蕩子。
徐志摩出身於浙江一家大富人家,留學英國,他的原配夫人叫張幼儀。張幼儀端莊善良,具有中國傳統的婦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賢淑穩重,善操持家務。婚後生了一個兒子,能相夫教子。徐志摩的父母疼愛自己的兒子和媳婦,又非常高興有了孫子。所以父母在經濟上是不遺餘力地支持他們的。婚後,徐志摩出國留學。
1921年徐志摩在英國留學期間,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學生叫林徽音,他一見鍾情,忘記了自己是已經為人之夫和為人之父了。
徐志摩雖然很有才華,也很有錢,但是林徽音鑑於他已有家室,雖然和他交往頻繁,並沒有答應他的追求。
徐志摩回到家裡,開始對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開的嫌棄,說張幼儀是『鄉下土包子』,『我要離婚!』。張幼儀還是默默地為丈夫洗衣服、做飯伺候丈夫。
當時張幼儀是公公婆婆送她去英國陪讀的。兩歲的兒子留在家鄉由爺爺奶奶照看。21歲的張幼儀已經又懷有身孕了,可是徐志摩狠心地說:『你去打胎。』張說:『打胎很危險啊,有人會因打胎而死掉的。』徐志摩卻冷漠地說:『做火車肇事還會死人的,難道你就不坐火車了嗎?』
更有甚者,幾天之後,徐志摩不聲不響地離家出走了,可憐的年輕孕婦,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語言又不通,她痛苦地想自殺,但是後來想起了《孝經》上的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於是打斷了自殺的念頭,是孔老夫子的話救了她的命。
她重新思考人生。她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後,開始求救於在法國留學的二哥和在德國留學的七弟。兄弟們都向張幼儀伸出了援助的手,勸她千萬不要打胎,生出了孩子,兄弟願收養。得到手足的幫助鼓勵,張
第一六六章淞滬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