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傑稍作休息,便開始寫信,第一封信是寫給家中的,告知父母自己已經調職到了南京的消息,希望能讓他們安心,不用再為自己的安全擔憂。
第二封信是寫給在上海的鮑爾的,告訴他,自己已經到了南京的消息,讓他抽空過來一趟,商量一下商業上運作的事情。
寫完信之後,范傑又倒了杯咖啡,靜靜的坐在那裡想事,過來一個多小時才終於躺下休息。
第二天吃過早飯之後,范傑便帶著趙祥按照約定的時間,到了中央軍校。
在范傑的後面稍遠一些,跟著兩名警衛,這是范傑自己琢磨出來的一個辦法。
如果有人想要對付你,那麼必先要了解你,自然跟蹤監視也是必然的,派人在自己後面,查看是否有人跟蹤自己,在進行反跟蹤,相信應該一個是對付敵人的好辦法。
來到中央軍校與師兄酆悌見面後,師兄便帶著范傑去見了時任中央軍校教育長的張治中,張文白將軍。
昨天范傑過來的時候已經是星期一下午了,一般軍校每個星期一上午都要舉行「總理紀念周」,一般由教育長張治中將軍親自主持。
而每當蔣總司令在南京時,也會時不時舉行擴大的「總理紀念周」,由蔣總司令親自主持。
在南京的國民黨及政府要人大都參加,有時南京的中央政治學校、中央警校和其他軍事學校也來參加。
昨天上午便是由蔣總司令親自主持的,結束之後,張治中將軍隨蔣總司令去了軍事委員會,商討南方圍剿紅軍的作戰計劃。
軍校校本部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同院,分門進出。校長蔣總司令的南京官邸,建在軍委會和校本部之間,它是一樓一底的一般建築,並不華麗,其意圖是以示對兩個單位特別重視,同時便於掌控。
范傑對張治中先生還是是很敬佩的,不僅因為在歷史上一二八,八一三兩次淞滬會戰還有以後的幾次戰鬥都會他指揮的,還因為他從不貪戀權位的個人品質。
張文白先生今年41歲,是安徽合肥巢縣人,與恩師衛立煌算是同鄉。
………………………………………………………………………………
早年在黃埔時,他就當任了蔣總司令的副官處處長,主管國民革命軍的人事、編制和事務。在很短時間內便把參謀、作戰、情報、政治、財經、後勤、衛生等單位建立起來。這顯示了他的組織才華,深得蔣總司令嘉許。
在之後的北伐中,他為蔣立下大功。他只做事,不擅權,蔣對他更加放心、重用。
北伐結束後,蔣沒有讓張閒散,派他充任軍政廳長的重要職務。軍政廳是軍政部的前身。蔣總司令定都南京後,軍政業務大為發展。張治中悉心籌劃,事必躬親,從體制、結構、業務、人員各方面打下基礎,成績斐然,頗得蔣的歡心。
黃埔軍校在廣州辦到第七期就遷來南京,改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其體制、組織、課程、人事大體沿襲黃埔而大加發展,骨幹仍為黃埔師生,由何應欽主持其事,主要任務是為蔣總司令培養大批軍事幹部。
但後來何應欽與蔣總司令鬧反,等蔣總司令重新上台後,對何應欽的信任降到的極低。所以從1928年秋起,便由張治中任中央軍校教育長。
而他也將全副精力和時間都投到軍事教育上,使中央軍官學校由無到有,由小到大,辦成一個具有現代設備以及人才濟濟的軍事教育機構。
張治中到中央軍校不久,就爆發了第一次蔣馮大戰。蔣的後方需要一個得力的人支援任命他為武漢行營主任。
歷來充當蔣的行營主任的人很多,然北伐時充當行營主任的,只有鄧演達、李宗仁、白崇禧。張算是早期的主任人選,時僅三十九歲。
西北軍的戰鬥力不弱,平漢線上反覆爭奪,戰況激烈,但蔣總司令終於取得了勝利。
戰爭結束,張治中為了避免參加剿共軍事,立即要求解除兵權,回中央軍校。當時的風氣,擁兵自重是一般軍人的素志。而張則反其道而行之,不帶兵擁兵而甘心退辦軍事教育。既表示了對蔣的忠心,且顯示自己毫無野心,因此甚得蔣的歡心。
蔣總司令是個權力欲極強的人,自己要爬到最高位置,而又時刻提防別人取而代之
第七十三章張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