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於東北軍的入關調停中原大戰的影響,世人高估了東北軍的勢力,也高估了張學良的能力,直到後來,東北軍七天丟遼寧,十天丟熱河,人們才終於看清楚張學良是何等的無能,何等的廢物。
而在入關之前,東北內部出現兩種意見,一種是張作相、湯玉麟等老派人物,堅持東北中立,不與任何方面合作,主張保境安民。正如張作相所言:「咱們吃高粱米的,哪能斗得過南蠻子,最好離他們遠遠的」。
而王樹翰、劉哲、劉尚清、沈鴻烈等人則主張出兵關內,幫助蔣總司令,並藉機再圖大業。
張學良一時舉棋不定,遂決定繼續觀察時局發展,再定進退。
1930年7月,張學良在出席葫蘆島港開工典禮後,去北戴河休養,各派代表又如「跟屁蟲」似的跟了過來。
一時間,本來寧靜幽雅的避暑勝地變成了南北政要們頻繁出入的喧囂場所。
在爭取張學良的工作中,蔣總司令的招數比閻錫山、馮玉祥更勝一籌。
他除了採取物質收買外,還派遣與張學良關係甚篤的張群、吳鐵成、方本仁等追著張學良打麻將,從瀋陽打到葫蘆島,又從葫蘆島打到北戴河。
本來,張學良強調,咱們打的是「衛生麻將」,不談國事。但張群幾個人卻在嘻嘻哈哈中打起了「政治麻將」。出了一張九萬,就說,這是蔣總司令給你的;出了個一餅,就說,這是閻錫山給你的,畫餅充飢。
6月21日,蔣總司令加大了籌碼,以國民政府名義任命張學良為陸海空軍副司令,並專程派張群將委任狀及大印送到瀋陽,勸張學良立即出兵入關。
但張學良以「德薄才庸」為由拒絕,對出兵助蔣一事也不做肯定的答覆。
儘管張學良一再奉勸各方息爭,但其內心是有傾向性的。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張學良也悄悄地打下了助蔣的「腹稿」。
在張群、吳鐵城等人的不斷勸促下,張學良口頭答應,如中央軍能將濟南攻下,東北軍即可出兵。
張群等立即將這一喜訊報告南京。蔣總司令聞訊如同撈到了救命稻草,立刻傾全力向濟南進攻。
張群對張學良說:「蔣公信了你的話,已把全部力量都投到了濟南,你要是說話不算,可要了蔣公的命了。」張學良微微一笑,說:「等打下濟南再說吧。」
東北軍入關武裝調停中原大戰後,權力和榮譽接踵而來,張學良的政治生涯達到最輝煌的頂點。
張學良蔣總司令正式委以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之職,負責節制遼、吉、黑、晉、察、熱、綏、冀八省軍隊,北平、天津、青島三市及河北、察哈爾兩省劃歸張學良管轄,一批東北人物也被委以重任。
東北在全國開始占有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從一定意義上說,武裝調停中原大戰,張學良名利雙收。
隨著張學良的表態,和東北軍的入關,反中央軍大勢已去。
蔣校長乘勝追擊,加快了對反中央軍的攻擊。
不過在攻擊之中,無論是張學良的東北軍,還是蔣校長的中央軍,都以收編晉綏軍、西北軍為主,真正的大戰,並沒有發生。
就範傑從中央軍內部聽來的消息來看,對於東北軍入關,有人滿意,認為可以儘早結束戰爭,使中原恢復安寧;同時也有人不滿,認為東北軍入關完全是摘桃子來了,即使沒有東北軍,他們也完全有能力打敗西北軍和晉綏軍,占領陝西,陝西,河北等地。
范傑有時在想這對當下的中國可能會是好事,那對於即將到來的九一八和抗日戰爭呢,畢竟這中間有相當一批人和石友三一樣,當了漢奸。
而在此敗局危急的情況下,馮玉祥在石家莊與閻錫山舉行軍事會議,主張將閻、馮軍隊撤往黃河以北,據黃河天險與中央軍繼續作戰。
但是閻錫山怕馮玉祥乘機侵占其山西的老巢,不予採納,反而準備辭去國民政府主席以及其他職務,下野出洋。
閻馮軍隊雪上加霜,出現倒戈風。
吉鴻昌向蔣總司令投誠,蔣任吉鴻昌為第二十二路軍總指揮,吉鴻昌交出防地開往淮陽。
顧祝同、蔣鼎文、蔣光鼐等縱隊以優勢兵力壓向許昌,馮軍焦文典投降,張維璽、田金凱、任應歧
第六十七章中原大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