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敵軍進入距離防線約一百五十米的位置時,麥爾命令火槍部隊開火。
火槍部隊已經列陣完畢。麥爾讓這四千火槍兵排成十排,每排四百人,彼此之間相隔一米以上的距離。第一排火槍兵射擊之後,立刻順著間隔撤到最後一排,就地裝填彈藥。第二排的火槍兵在第一排射擊完畢之後,上前一步,後面的人跟著上前一步。等第二排射擊射擊完畢,他們會像第一排的士兵那樣撤到最後一排去。
由於第一排的士兵在裝填彈藥,所以他們與前一排的人出現較大的間隔,且間隔會越來越大。但是後面的火槍兵不需要管這個間隔,只要往最後一排站,然後跟住前面的人就可以了,前面的人不動,後面的人就不動——從一開始麥爾從一開始就是這樣訓練他們的。
每兩次開火之間相隔的時間在三秒到四秒之間,十排人足以進行不間斷的火力輸出。當然了,這只是理論上的效果。由於訓練時間較短,火槍兵們在實戰中出現了開火不同步、站錯隊之類的問題,好在火槍部隊的人數夠多,而且大部分士兵都參加過實戰,不會犯那種會影響戰鬥的低級錯誤,所以這些小問題並沒有影響火槍部隊的總體輸出。
拜倫斯堡軍的戰術把瀟湖軍打的瞠目結舌。不間斷的火力給進攻的士兵造成了極大的心裡壓力,以至於瀟湖軍不得不提前增加隊列的人數,免得部隊過早潰散。瀟湖軍好不容易突破到距離防線一百米的距離時,被部署在火槍部隊兩側的弓弩手們就開始發威了。在火槍與弓弩的雙重打擊下,瀟湖軍再次潰散。
在傷亡了將近一萬人之後,瀟湖軍意識到單純增加隊列人數毫無意義。在已經付出較大損失的情況下,瀟湖軍要是停止攻擊,士氣就會暴跌。以至於在接下來的一周,甚至半個月內,瀟湖軍都無法與敵軍作戰。瀟湖軍也是遠征軍,他們耗不起,所以瀟湖軍的指揮官只能提前發動總攻。
瀟湖軍在收攏潰兵的同時,全軍前壓。麥爾見瀟湖軍的本陣動了,就知道敵軍馬上就要發起總攻。在意識到敵軍不會再分兵進攻之後,麥爾就知道己方不可能再單憑火槍和弓弩擊潰敵軍,肉搏戰已經難以避免。
趁著瀟湖軍全軍前壓的時候,麥爾放棄了最外圍的防禦工事,讓工兵帶著木柵欄後撤到距離尖刺大約一百米的位置上重新部署工事。他準備把敵人放到尖刺附近再打,這一招是他剛剛想到的,並非是從撒林那裡學來的。撒林用這一招的時候,接戰的部隊是背對著麥爾,麥爾隔著一個山坡,根本看不見另一邊的情況。
但是麥爾的部隊是側對著左翼和右翼的,站在左翼和右翼的坡頂就能看清中軍陣地的戰況。三段擊的威力讓撒林和炎鶴大吃一驚,雖然他們早已料到這種戰術會很厲害,卻沒想到它能輕鬆化解「波浪式衝鋒」,還在己方毫無損失的情況下殺傷了近萬瀟湖軍。
當然了,瀟湖軍的傷亡至少有一半是弓弩手造成的,但即便如此,火槍手們也在己方毫無損失的情況下,至少殺傷了三千名敵軍,還大大打擊了敵軍的士氣,可謂是功不可沒。
瀟湖軍見拜倫斯堡軍後撤,就猜到了麥爾的戰術。尖刺會成為瀟湖軍的阻礙,在瀟湖軍清理尖刺的時候,麥爾的遠程部隊可以持續對瀟湖軍進行火力輸出,給瀟湖軍帶來極大的損失。可是即便如此,他們也只能頂著巨大的壓力對中軍陣地發起進攻。
瀟湖軍行軍到距離尖刺大約五十米的距離時,毫不意外的遭受到了拜倫斯堡軍火槍部隊的攻擊。一些尖刺被子彈命中,彈道發生偏轉,但這並不意味著子彈會停在那裡,或是瞬間墜地。它們會繼續向前飛行,仍然可能命中瀟湖軍的士兵。
瀟湖軍在進攻時不敢把隊形排的太密集,但一起進攻的士兵數量太多了,就算子彈不命中前面的人,也會命中後面的人,火槍部隊的殺傷效率因此提高了不少。為了減少傷亡,瀟湖軍不得不提前發起衝鋒,讓步兵儘快衝到尖刺前,將它們清除。但就算是衝鋒,瀟湖軍的步兵在接近尖刺之前還是挨了兩輪子彈。
但是瀟湖軍步兵的噩夢還沒有結束。在他們來到尖刺前的瞬間,拜倫斯堡軍的弓弩手便朝他們發起攻擊。密集的箭雨或是從天而降,或是迎面而來,與此同時火槍部隊的下一輪子彈也到了。第一批來到尖刺前的瀟湖軍士兵被打的哭爹喊娘,本就不高的士氣瞬間便土崩瓦